摘要:猪病产生的原因较多,与喂养饲料、猪场环境、外来疾病传人等多种因素有关,对生猪饲养有直接影响。为预防和控制猪病的发生与蔓延,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产业发展,陔文结合生猪常见和易患疾病,探讨了致病原因以及相关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病;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78
0引言
生猪饲养是陕西省榆阳区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养猪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生猪的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猪伪狂犬病时有发生,同时非洲猪瘟等外来疾病的传人,对养猪产业发展、饲养农户收入及其财产、生命安全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饲养中生猪常见疾病形成的原因和防控措施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1猪瘟
1.1病因
猪瘟,民间又称“烂肠瘟”,是发生于活猪身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因为猪瘟病毒[1]。通常猪瘟病毒会随着猪的唾液、粪便等排泄物进行传染。
1.2疾病特征
猪瘟病在一年四季都可传播,无论何种类型的猪,都会患该病且病死率高。猪瘟有急性猪瘟和慢性猪瘟之分,急性猪瘟最为常见。猪患病后会出现精神萎靡、双眼流泪、体温升高、进食锐减等症状,猪身体外表会出现明显的紫色斑块,病情严重的猪其腹部和腿部内侧还会存在出血点。在排泄方面也会出现异常,粪便带血,呈羊粪状居多,部分猪会出现便秘、腹泻等情况。通常猪患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2周內即会死亡。
1.3防控措施
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猪病的有效药物,应对此种猪病的措施包括病前预防和病后隔离2种。病前预防主要是指在猪还未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加强养殖场管理等方面内容。病后隔离是指在猪患病后采取的捕杀隔离措施。加强养殖场管理,要做到加强病毒监测,发现猪瘟疫情应及时处理;定期对猪舍、饲料、养猪器械等场地和工具进行消毒;重视培训饲养人员,使其掌握正确的养猪方法;加强猪种管理,对引进的猪种进行病毒检疫,确保切断病原传播。接种疫苗就是为猪注射猪瘟疫苗,要坚持做到不过早注射,仔猪出生后40d注射最为合适;不重复注射,在猪注射疫苗后12个月内不再重复注射;不在孕期注射,孕期注射疫苗会导致母猪早产、流产,应将疫苗注射控制在产前或产后进行;不共用针头,注射时应将为病猪注射的针头与健康猪注射的针头分离,避免同一针头对不同生猪多次使用,确需多次使用的,应在每次使用后做好消毒工作;不注射过期疫苗,未使用完毕的猪瘟疫苗因保存不当等原因失效时,应及时更换,不应继续使用,以避免治疗无效而使疫情扩散。捕杀隔离,就是在猪瘟疫情爆发后对猪采取的捕杀掩埋等措施,掩埋时要注意埋深要达到要求,对于已宰杀的病猪肉,要经协商后妥善处理。
2猪伪狂犬病
2.1病因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最早发现于美国、对猪造成重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由属于疱疹病毒的伪狂犬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会通过病猪排毒的方式,从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
2.2疾病特征
猪伪狂犬病也较为多发,一年内不分季节均会发病,但冬季为高发季节。它不仅在猪群中传播,而且在猫、狗、羊等哺乳动物之间也能传播[2]。猪被传染该病后,不同的猪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对于尚未成年的仔猪,患该病后会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进食明显减少、流涎异常增多并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通常刚出生半月以内的仔猪患病后不会存活,出生后已断奶的仔猪发病率高达40%左右。对于成年公猪,患病后会出现睾丸肿胀、萎缩等症状,如果作为种猪,会导致不育。对于成年母猪,患病后会出现返情、不孕等症状。对于妊娠母猪,则会导致流产、产死胎的情况发生。由此可知,猪瘟对养猪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3防控措施
目前,针对此种疾病还未出现专门的特效药品,对它的应对也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猪场净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引种检疫工作。在对生猪进行引种时,严格控制种猪来源,禁止从存在疫情的猪场或者地区引种。在种猪进场前,必须全部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才能进入猪场。种猪入场后需要进行隔离,在隔离观察超过45d后没有出现疫情,方可进入猪群。第二,加强猪瘟免疫工作。在猪进行配种前,应采用基因缺失疫苗对猪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次数为2次。在母猪怀孕期间,应在其产前3-6周进行免疫接种,或在其配种后的80-90d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次数为1-2次,至少采用1次基因缺失疫苗。对于刚出生的仔猪,也应做好免疫工作,尤其是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在仔猪出生后3d就应采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滴鼻免疫。第三,做好猪场净化工作。定期对猪圈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每周不低于1次,确保猪圈干净、通风[3]。对猪粪采取暗渠排污,购置配套没施对猪粪实施无害处理。对于病死猪、死胎的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第四,加强猪场日常管理。发现患病生猪,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严禁在养殖场内养猫、养犬,做好野生动物管控工作,防止野猫、野狗进入。及时进行灭鼠工作,消灭潜在病毒传播源。
3猪丹毒
3.1病因
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热性传染病,与猪瘟、猪肺病共同被视为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3大传染病,这种疾病的病原是猪丹毒丝菌。通常猪圈脏乱、饲料湿喂、饮入被病菌污染的水都会导致猪丹毒感染。
3.2疾病特征
猪丹毒分为急性、慢性和疹块型3种类型,感染不同类型猪丹毒的猪所表现出的症状不尽相同。急性猪丹毒最为常见,感染此种类型猪丹毒的猪通常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停止进食并经常呕吐,外皮有红斑出现,病死率高达80%,成年猪通常在5d内病死,处于哺乳期或者刚断乳的仔猪会在1d内病死。感染疹块型猪丹毒的猪,最主要表现为颈、背部出现明显红色疹块,指压褪色,并伴有体温升高、便秘、呕吐等症状,部分猪会白行痊愈,也有猪在后期死亡。感染慢性猪丹毒的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四肢出现炎性肿胀、皮肤坏死等症状。
3.3防控措施
对于猪丹毒的防控,事前可以采用接种疫苗的办法,事后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目前接种疫苗对猪丹毒进行防控最为常见,所采用的疫苗通常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2种。采用灭活疫苗,使用注射的方法接种疫苗,对于10kg以上的断奶猪,一次性注射疫苗5mL;对于10kg以下的断奶猪或尚处于喂奶期的仔猪,分2次分别注射疫苗3mL,中间时间间隔为1个月。采用弱毒疫苗,使用注射或者口服方法接种均可。使用注射方法接种,无须区别生猪类型,一次性注射疫苗1mL;使用口服方法接种时,将疫苗置入猪饲料中搅拌均匀饲喂,使用量应为注射方法的2倍。对于猪丹毒的治疗,也可以采用事后药物的办法。治疗猪丹毒的常用有效药物为青霉素,应根据猪的重量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通常每天喂药2次,连续喂药5d左右即可治愈。
4结束语
养猪产业在陕西省榆林市畜牧业中占有重要比重,在发展中还面临各种常见和外来猪病挑战,因此在养殖中应高度重视猪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力争在疫情爆发前将其有效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猪病对养殖效益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曹会亮.家猪常见病的治疗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35(16):190.
[2]张兆顺,柴秋丽.浅谈猪伪狂犬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7):91.
[3]李阳阳.夏季猪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4):59.
作者简介:吴振平(1972-),男,陕西榆林人,榆林市榆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兽医师),自考畜牧兽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