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翔 李梓楠
摘 要:立足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实状况角度,分析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起全面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为我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主要结合了某大学围绕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及相关措施,确定以“提升基础、加强实践、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对“三明治”培养机制加以深入实践,构建“名师、团队、系列课、基地”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创新;培养体系
一、 我国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呈现出愈发激烈的态势,企业的生存也更加艰难。在这种境况之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此,如何优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就立足于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优化创新角度,将教学过程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构建起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相關数据显示,截止至2008年底我国注册在案的建筑型企业共有6.3万家,工作人员数量总和为3134万人,而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数量则达到6.5万家,工作人员数量总和为179万人。就当前我国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结构不科学、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进程。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存在的显著问题体现在结构不合理以及质量不过关两大方面。
立足于我国政府部门与1998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角度来看,最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的管理科学、企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整合为全新的企业管理专业。企业管理专业呈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同时兼具管理学科以及工科的特质,在此基础之上将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进行融会贯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286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出现,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企业管理专业在323所高校课程设置中出现,上述相关专业的实际在校人数高达7.53万,由此可以看出每年涌入企业管理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数量规模较为庞大。
本文对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走访,并与知名的房地产、建筑业龙头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将招聘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评价信息加以整理和归纳。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数据整理之后发现,具备一定管理实践经验且综合素质较为良好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会更加青睐这类招聘者。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训与强化。
二、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立足工程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
结合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对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将“三个融为一体”的教育宗旨加以贯彻,从而构建起完善全面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立足于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工程技术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能力,在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基础之上培训其实践能力以及突发问题处理能力,以此来迎合管理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增加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二)面向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立足于高校健康良好的发展角度,加强教学实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对人才市场深入全面的调研以及了解后,对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及时进行掌握,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具有针对性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从而培养出市场所需求的企业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力求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企业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方法要强调工作过程。面向工作过程的教育模式,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侧重点,培养的是具有高度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职业管理人才。
三、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专业教材落后,缺乏适合的案例素材
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历经十多年未有大的调整,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案例停留在20世纪,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管理日进千里的变化需求,难以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下,网上商务、新媒体营销以及知识创新的新元素。落后于时代的教材,培养出落后于时代需求的学生,致使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再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缺少核心竞争力。对比国外的经典教材和一流的实习机会,中国本土化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任重道远。
(二)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缺乏互动交流
高校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注重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在的高校课堂盛行的是填鸭式的PPT复读机,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缺乏交流沟通,更难以谈及启发性和成长性。教学过程中的传统而程序化生动的案例讨论,变成了理论的某个例子,作用有限。机械化的、大规模培养模式致使学生丧失学习欲望,渐渐脱离社会需求。
四、 高校企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对企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进行调整
传统高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始终围绕学生如何将课本中的知识熟记背诵,对于如何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关注度远远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重点内容简单总结为“课本知识学习——案例教学分析与实验——专业知识运用活动/竞赛”。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同时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企业充分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开放式思维互动,重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
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不仅能够提升自我,更能够为自身创造核心竞争力,学校必须给予必要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有效地结合目前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利用组织的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技能,并有针对性地把课程思维的主体向学生实际需求倾斜;第二,多组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相关的培训,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能力;第三,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及时指导和反馈,有针对性地幫助学生提高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能力。
(三)利用专业学科的比赛或者一些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
以往传统高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堂授课以及利用课后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学生只掌握了一小部分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大的困惑,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以及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欲望,这对高校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不定期举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知识问答等。高校也可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同企业一起举行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这样既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也能够为相关的企业培养储备人才。
(四)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管理能力
传统高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对学生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管理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以湖北、河南、广东、上海等地的多个行业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之前已被多次采用、并被证明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其中,民营企业共计111人,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共计93人,外资企业27人,其他性质单位34人。本调查主要采用网络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在问卷星编写问卷并经由邮件、QQ空间、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发放。经过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管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达成职业生涯的成功。随着知识经济和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管理的主体慢慢从学校转向个人。学生的自我专业知识学习管理行为,比如对理想职业的探索、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实施策略、保持时刻学习的状态等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内在动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发展通道,做出更好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功和成就感,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黄涛,马世华.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环球市场,2015(3):31-34.
[2]孙海涛,邵信儒,姜瑞平.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企业管理创新研究[N].企业导报,2013(22):70-71.
[3]陈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5):110-111.
[4]虎香玲,高莉.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贸实践,2017(3).
[5]张潞.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9-21.
作者简介:薛翔,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滨州;李梓楠,滨州市黄河河务局,山东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