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病人红细胞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血清P选择素(s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叉状头螺旋回转录因子(Foxp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肝肝硬化病人137例(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病人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病人RPR、sP-selectin、sICAM-1、Foxp3水平,并按照肝硬化病人的腹水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RPR、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51~13.444,P<0.05)。肝硬化组CD4+CD25+Foxp3+ T细胞高于对照组(t=6.186,P<0.05),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t=-7.348、-7.266,P<0.05)。少量腹水、中等量腹水及大量腹水肝硬化组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7~29.604,P<0.05)。少量腹水、中等量腹水及大量腹水肝硬化病人CD4+CD25+Foxp3+ T细胞、CD3+CD4+CD8+ T细胞及CD3+CD8+CD25+ T细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74~18.405,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RPR、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84~-3.574,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D4+CD25+Foxp3+ T细胞高于代偿期病人(t=-6.084,P<0.05),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 T细胞显著低于代偿期肝硬化组(t=-3.574、-5.442,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病人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及CD4+CD25+Foxp3+ T细胞显著升高,并且与腹水程度有关。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叉状头螺旋回转录因子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9)05-0544-04
doi:10.11712/jms201905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或者终末期肝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乙肝肝硬化的发病率可达(262~454)/10万[1]。临床上乙肝肝硬化的发生能够增加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导致病死率持续性上升[2]。趋化因子、炎症因子或者免疫调控因子等均能够导致肝脏上皮细胞的损伤,增加间质细胞成分的纤维化等,进而促进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进展。红细胞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检测较为方便,部分研究认为RPR值能够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变化;血清P选择素(s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能够通过激活趋化因子的黏附能力,提高下游炎症因子及炎症细胞的浸润能力,增加其对肝小叶上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3];叉状头螺旋回转录因子(Foxp3)是T淋巴细胞的重要调控因子,能够通过抑制下游CD3+、CD4+、CD25+ T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病毒颗粒的清除作用,导致病情的持续性进展[4]。
上述指标的改变能够通过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活性,最终影响到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本文探讨乙肝肝硬化病人RPR、sP-selectin、sICAM-1、Foxp3的变化及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病人137例(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病人60例(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乙肝、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标准[5];②肝硬化的诊断依据超声、CT检查结果;③病人年龄19~79岁;④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肝脏肿瘤;②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③乙醇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④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⑤伴有肾功能疾病、心力衰竭、肺功能疾病;⑥伴有免疫系统疾病、结核疾病。肝硬化组少量腹水(局限于肝肾间隙、肠间隙或盆腔,前后径2~3 cm)36例,中量腹水(分布于中、下腹部,最深处约5 cm,肠管漂浮于液性暗區中,可见肠蠕动)62例,大量腹水(液性暗区分布于全部腹腔,最深处前后径8~10 cm)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04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33例。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应用MAGLUM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红细胞宽度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RP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P-selectin、sICAM-1,检测仪器为美国Bio-Bad全自动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CD3、CD4、CD8、CD25流式抗体进行T淋巴细胞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及三标法进行CD4+CD25+Foxp3+T细胞、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T细胞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AKx-D]±s形式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血清RPR、sP-selectin以及sICAM-1水平比较
肝硬化组RPR、sP-selectin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51~13.444,P<0.05)。见表2。
2.2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比较
肝硬化组CD4+CD25+Foxp3+ T细胞高于对照组(t=6.186,P<0.05),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t=-7.348、-7.266,P<0.05)。见表3。
2.3 不同腹水量肝硬化组RPR、sP-selectin以及sICAM-1水平比较
少量腹水、中等量腹水及大量腹水肝硬化组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7~29.604,P<0.05)。見表4。
2.4 不同腹水量肝硬化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较
少量腹水、中等量腹水及大量腹水肝硬化病人CD4+CD25+Foxp3+ T细胞、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T细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74~18.405,P<0.05)。见表5。
2.5 失代偿期与代偿期肝硬化病人RPR、sP-selectin以及sICAM-1水平比较
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血清RPR、sP-selectin以及sICAM-1水平均高于代偿期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84 ~-3.574,P<0.05)。见表6。
2.6 失代偿期与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D4+CD25+Foxp3+ T细胞高于代偿期病人(t=-6.084,P<0.05),CD3+CD4+CD8+T细胞以及CD3+CD8+CD25+T细胞显著低于代偿期病人(t=-3.574、-5.442,P<0.05)。见表7。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的发生主要与长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成分的再生有关,在上皮细胞损伤基础上,间质成分出现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增加肝脏小叶结构重塑的风险,导致假小叶结构的形成。特别是在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中,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发生风险更高,终末期肝衰竭的风险也显著上升[6]。目前,临床上虽然应用抗纤维化药物、抗病毒药物等联合治疗,但乙肝肝硬化病人的病情缓解率仍然无明显的改善,整体的预后情况也不佳[7-8]。本文研究着重探讨了乙肝肝硬化病人sP-selectin、sICAM-1等指标的变化,对于揭示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进展机制、乙肝肝硬化的生物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红细胞宽度及血小板数量,可以获得RPR指标,RPR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病情评估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考虑可能与RPR指标能够反映血小板的免疫性损伤或者红细胞膜的炎症性破坏等有关[9-10]。sP-selectin、sICAM-1是趋化诱导相关因子,二者不仅能够诱导下游补体成分如C3、C4的激活,同时还能够诱导下游中性粒细胞或者单核细胞的激活,增加炎症细胞对于肝脏上皮组织的浸润深度,导致间质成分代偿性增生和纤维化[11];Foxp3是T淋巴细胞调控因子,能够通过对其下游CD3+、CD4+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降低CD3+等T淋巴细胞激活对于病毒的清除作用[12-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中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三者均能够影响肝硬化的发生和病情的进展。荟萃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其主要与下列几方面的因素有关:①RPR上升能够加剧血小板免疫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导致凝血功能的紊乱;②sP-selectin、sICAM-1水平上升能够诱导下游IL-6或者肿瘤坏死因子活化,促进其对肝脏小叶上皮细胞膜的损伤,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ATP利用障碍,并且增加了间质成分胶原纤维再生的风险。王烈等[11]通过对72例肝硬化病人的血清学资料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病人血清sICAM-1水平平均升高25%以上,同时在肝硬化较为明显、肝功能恶化较为严重的病人sICAM-1水平进一步升高。有研究显示,肝硬化病人CD4+CD25+Foxp3+T细胞明显升高,抑制下游的CD3+CD4+CD8+T细胞及CD3+CD8+CD25+T淋巴细胞的活性,导致其表达数量的下降[12]。本文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Foxp3+T细胞在调控肝硬化免疫性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Foxp3+T细胞升高降低了下游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导致乙肝病毒颗粒对肝小叶上皮细胞的整合作用明显增强[14]。本文结果还显示,少量腹水、中等量腹水及大量腹水肝硬化病人的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逐渐升高,提示血清学因子的表达与腹水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sP-selectin、sICAM-1等水平升高能够加剧肝脏纤维化程度,导致肝脏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形成,从而促进了腹水的形成,但具体的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结果还显示,腹水严重的肝硬化病人Foxp3表达升高,而下游CD3+、CD4+T等淋巴细胞水平降低,Foxp3诱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能够显著促进肝硬化病人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病人RPR、sP-selectin、sICAM-1水平及CD4+CD25+Foxp3+T细胞显著升高,并且与腹水增加有关。
[参考文献]
[1]XIE Yangxin, TU Bo, XU Zhe, et al. Bacterial distributions and prognosi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1):11482.
[2]FENG Lingmei, LEI Shuyuan, ZENG Xin,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non-invasiv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indic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liver cirrhosis[J].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2017,18(8):472-479.
[3]龚科,黄汉飞,曾仲. 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 山东医药, 2014,54(25):105-107.
[4]涂琛,游晶,刘怀鄂,等.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
[LL]床意义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8):2130-2134.
[5]涂传涛,王吉耀. 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22(1):5-8.
[6]RUIZ-MARGIN A, MACAS-RODRGUEZ R U, DUARTE-ROJO A, et al. Malnutrition assessed through phase angle and its relation to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15,47(4):309-314.
[7]IWASA M, HARA N, TERASAKA E, et al.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sarcopenia using impedance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 Hepatology Research, 2014,44(10):E316-E317.
[8]KARAGIANNAKIS D S, VLACHOGIANNAKOS J, ANASTASIADIS G, et al. Diastolic cardiac dysfunction is a predictor of dism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4,8(4):588-594.
[9]陳炘,周小茜,戴福宏,等. 探究RPR与FOXP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变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16(14):1401-1404.
[10]赵丽,连敏,陈胜良,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RPR的变化及意义[J]. 肝脏, 2017,22(6):526-528.
[11]王烈,胡义忠,徐秀亮,等. 血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的意义[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33(11):1699-1705.
[12]陈晨,蒋道荣,张弦,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9):4714-4716.
[13]许茵,杨小娟,蒯守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18(4):592-594.
[14]李芹,邓存良,张建军,等.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39(4):366-368.
(本文编辑 黄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