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露露 李倞 毕婧
摘要:近年来,中国园林展发展迅速,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以世界71届代表性的园林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园林展的4种主要功能形式,即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激活和再利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大尺度绿地网络结构以及将园林展作为城市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块,以期对未来中国园林展的举办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展,功能,形式,城市发展
DOI: 10.12169/zgcsly.2019.05.28.0001
中国园林展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举办数量众多,影响显著。虽然从单次影响力来看不如奥运会和世博会,但园林展的举办城市更加广泛,辐射范围也较大。长期以来,中国园林展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建设目标更多的是促进城市新区建设。但今天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出现了转变,由注重城市规模的增长转向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开始进入量质齐增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展如何适应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趋势,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以往对园林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址、规划策略以及展后利用上,而综合探讨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世界范围内的71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展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5届德国联邦园林展和国际园艺博览会、6届荷兰国际园艺博览会、5届英国国家园林节、7届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12届中国园林博览会以及6届其他国家的国际级别园艺博览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研究,对园林展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形式进行归类分析。
1园林展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形式
1.1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
此功能形式在各国园林展发展史中都十分常见,它一般都在市区内。公园升级可以发挥激活周边城市空间、促进旧城更新等功能,并在展后更好地满足居民使用需求(表1)。
1)对被破坏的公园区域进行修复。1951年的汉诺威联邦园林展是德國历史上第一届园林展,展览以修复丁作为主,功能比较单一,但带给了民众在二战后重新开始的勇气。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开始利用园林展对城市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更新[1]。
2)对现有公园升级以满足新的使用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公众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许多传统公园虽然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但缺少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空间。通过举办园林展,可以对公园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现代服务场地,重新恢复公共活力。多特蒙德就通过3届联邦园林展(1959年、1969年、1991年)将威斯特法伦公园( Westfalen park)改造成一个为市民提供全新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园,还有许多历史园林也是通过园林展复兴的。1955年的卡塞尔联邦园林展成功地修复了一个被战争损毁的巴洛克园林,使其成为卡塞尔文献展的露天展场。公园的升级还重视与城市重建密切的空间和交通联系。德国汉堡在植物与花卉公园举办过3届园林展(1953年、1963年、1973年),第1届修复了战后破损的公园;第2届将南部的壁垒区域纳入公园范围,并增加了大量出入口与城市对接:1973年的第3届园林展对公园的北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马赛大街在南北园区交接处下穿,至此公园实现了自身的完全贯通[1]。
3)对一系列现有绿地进行整体改造以促进区域更新。有的园林展会采用分散式的展览形式,即对一个区域内的多个点状现有绿地进行整体改造作为展览场地,以此推动旧城或衰落地区发展。这种分散式的选址往往更符合这些区域的用地情况,使展览更易实施,对系列现有绿地的改造也降低了建设成本,还有利于影响更大范围的城市片区。2001年的波兹坦园林展以复兴老城为目标,用两条电车线路和一条航线串起了4个主题场所[2],开放的公园边界与周边社区和商业完全融合,成为波兹坦重要的新兴生活片区。2009年的什韦林联邦园林展通过临岸的绿地和公园,使市民及游客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湖区,激活了整个滨湖空间,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成功案例。
1.2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激活和再利用
园林展启动了城市废弃地的环境修复工作,使周边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一类型的园林展主要以英国和德国为主,集中在两国工业转型的历史时期,但都各具特色。德国1997年的格尔森基尔欣联邦园林展解决了一块废弃矿区和一个已经关闭了的炼焦厂的污染问题,使鲁尔区成为世界工业区转型的典范。1988年的格拉斯哥国家园林展选址在衰落的码头区域[6]。绿色的面貌也更易获得公众的接受,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周边区域转型提供了机遇[3](表2)。
1)对被污染和破坏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城市周边分布有大量被污染和破坏的区域。2013年的北京园博会选址在丰台永定河畔,场地内包含一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和一个20hm2左右的砂石坑[4]。2015年的武汉园博会选址是一片生活垃圾填埋场[5]。
2)驱动城市衰退区的产业转型和再发展。园林展利用自身调动资源的能力可以很好地承担区域产业转型的过渡缓冲期职能。展览前期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的投资和集中建设,为吸引投资奠定基础;建设期间将废弃地进行更新,改善了区域环境,对基础设施系统也进行了完善;展期内就开始探索新型产业的经营活动,增加了影响力,使区域重新回归公众视线;展会结束后,场地本身转换为其他用途,最终实现周边区域的产业转型或再发展[3]。
1.3进一步完善城市大尺度绿地网络结构
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尺度绿地网络建设计划成为城市和区域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往往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强力的干预才能实现[7],园林展恰好成为这些项目实施的重要途径(表3)。
1)打通城市绿地网络连接的关键节点。荷兰园林展在这一方面尤为出色。阿姆斯特丹举办的3届园林展(1972年、1982年、2002年)都打通了绿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从更大的国土尺度来看,这3届园林展同时还属于兰斯塔德“绿心”计划的一部分[8],既促进了绿心的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还限制了城市扩张。
2)推动城市和区域绿地廊道的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绿地廊道构建成为城市生态恢复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措施,园林展也逐渐出现一种带状展示空间。2015年的哈维尔地区联邦园林展利用80 km长的哈维尔河道连接5个城市,满足了周边生态保护的需求,创造了一系列城市滨水空间,也带动了观光旅游。各个城市还整合了城市中原有的小的、破碎的公园体系,成为区域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9]。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园林展也可以结合城市更新对旧城区空间进行梳理,构建一条旧城区的绿色廊道,并对点状公园进行连接。旧城廊道对于城区的影响更加显著,穿越的范围更大,系统性更强,与周边居民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科布伦茨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11年的科布伦茨联邦园林展选取了3个城市中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连接这3个展区,莱茵河岸新建了一条缆车、两条水上航线以及一条陆上桥梁,这些联系方式增强了破碎绿地的可达性,形成了历史城区中的绿廊。斯图加特的U型绿环是园林展和规划结合最為成功的案例[10]。1961年的园林展选址在市中心的城堡花园(Se-hlossgarten)的中、上部,10年后改造下部,并与内卡河畔连接。1993年的联邦园林展又将玫瑰石公园( Rosenstein park)和高地公园(HohenparkKillesberg)连接进来[10],最终,这些展览区域共同组建成一个8 km长的公共绿色空间网络。
3)对城市的关键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园林展可以与城市重要生态区保护相结合。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选址在卡尔斯奥公园(1955年园林展场地)东侧的富尔达河畔( Fulda aue),在主湖北部设置了61hm2的景观保护区,为稀有动植物提供保护和栖息地,同时在汛期起到城市防洪的作用。
1.4将园林展作为城市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块
园林展是通过建设绿地的形式对城市进行开发的,相较于其他城市开发方式强度更低、更温和。在新区的建设中,园林展可以通过完成绿地框架引导区域的发展,其主要手段是通过新城土地整合、基础设施完善、绿地结构控制和地域营销的综合途径完成新城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为后期的资金和产业吸引奠定一个非常优越的基础(表4)。
l)成为新城中央公园推动周边建设。中国一直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这类园林展的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因此在中国园林展中的运用非常显著,几乎历届园林展均为这一功能类型。前期利用园林展的资源集聚效应在周边建设大量基础设施;中期设计关注展后城市公园的使用功能;展览结束后在周边进行新城开发,提升土地价值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2007年的厦门园博会是一个突破,展览选址在厦门未来的城市新区——杏林湾中洲岛上,并对后续发展做了更详细和长远的规划[11]。
2)保留部分区域作为新城的绿地骨架。园林展除了可以整体保留作为公园外,还可部分保留成为新区建设的绿地骨架。这种开发形式中的临时展览区域既可降低投资成本,又可在展览后迅速拆除,转化成为新城的建设用地。事实上,这类园林展保留下的分散绿地比大片集中绿地的使用性更好,但对展览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对接要求更高。2005年的德国联邦园林展选址在机场搬迁后开发的里姆( Riem)新城内。这届园林展最特别的就是里姆新城利用园林展建设新的绿地,但却没有打乱最初的城市规划[12-13]。展后只有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同的场地被保留了下来,其余场地迅速拆除,新区仍然按照原有规划进行建设。保留下来的绿地成为新区的公共绿地和通风廊道,继续发挥其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2 主要功能形式的比较与分析
园林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面、11个主要功能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每一届园林展可能都会存在多种功能目标相重叠的情况,本文在研究时往往更加突出其主要部分。从对园林展选址条件(包括选址位置、面积、生态环境等)的要求来看,现有绿地进行改造的方式对场地环境和面积的要求较少,而其他功能形式都有较为特定的选址要求,特别是以推动新区建设为目的的园林展类型一般选址面积较大。在展后转变和对城市的影响等方面来看,4种功能形式的园林展都各有特色。利用园林展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这一功能类型是建设成本最低也最易实施的,同时展后可以直接利用,成为一个更适应时代要求的公园绿地,但从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比不上其他3种功能形式的。通过园林展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激活和再利用的功能形式对城市衰退区和城市生态环境都有极为长远的影响,但其展后的开发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政府或其他组织有极为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持续的资金支持。依托园林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大尺度绿地网络结构这一功能类型对城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态方面,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证居民生活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最后,作为城市新区建设启动区块的园林展则对城市新区建设的影响十分显著,但是展后的利用需要紧密结合新区规划积极做出改变,而不是成为一块使用率低下的大型城市公园(表5)。
3结语
中国园林展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掀起了建设的热潮,这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园林展,中国园林展采用的功能形式相对单一。中国园林展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新城发展模式,在城市近郊区域修建园林展,周边配套建设用地,当展期结束后转化为大型城市公园,发展近郊新城。这种模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政府投资巨大,主要依靠周边土地增值来补偿建设成本:选址主要位于城市郊区,短期绿地的利用率较低,人烟稀少,养护成本巨大,一旦无法保持持续投入将很快荒废;选址面积过大,展后转化困难;周边新城发展缓慢,园林展绿地与新城空间结构的融合并不紧密。随着中国城市化由快速扩张型转向内向更新与精明增长兼顾的发展方向,中国园林展也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园林展驱动城市发展的功能形式多种多样,未来中国针对于城市内向更新、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结构重建、新城精明发展等方面的园林展也将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l]张诗阳,王唏月,王向荣.基于城市更新的西方当代同林展研究:以德国、荷兰及英国为例[J].中国同林,2016,32(7):60-66.
[2]金云峰,郭蕾.波茨坦德国联邦园林展及其后续发展[J].园林,2005(1):20-22
[3]王向荣.关于园林展[J].中国园林,2006(1):19-29.
[4]廉国钊,冯久莹.从锦绣谷、北京园的建设谈北京園博会的生态修复[J]中国园林,2013,29(10):12-16.
[5]张雪葳,周珏琳,张晋石.基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园林博览会选址类型解析与指标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16(4):31-39.
[6]南楠园林展规划策略和会后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7]张长滨重大事件主导的城市绿色空间整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8]谢盈盈荷兰兰斯塔德“绿心”:巨型公共绿地空间案例经验[J].北京规划建设,2010(3):64-69
[9]丁晨旸.城市视角下世界园艺博览会环境景观整合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
[10] THEOKAS,ANDREW C.Grounds for review:the garden festival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M].Liverpool: LiverpoolUniversity Press,2004.
[11]王向荣,林箐鱼塘上的公园与城市新区: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博园规划[J].风景园林,2007(4):16-23.
[12]卢求.德国可持续城市开发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J].世界建筑,2012(9):112-117.
[13]木青里姆风景公园[J].中国园林,2006,22(2):55-56.
收稿日期:2019-05-28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ZCQ-YL-02,20172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潜力和社会行为量化分析的城市型绿道网络识别和构建模式研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31600577);
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京津冀生态空间多维度协同发展与环首都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实施策略研究(2019XKJS0318)
第一作者:邢露露(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 1239175337@qq.com
通信作者:李惊(198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生态规划设计。E-mail: liliang@ bj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