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潇潇 林莉 陈梅仙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热奄包热敷胃脘部联合穴位贴敷内关穴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根据子午流注法予以中药热奄包热敷胃脘部联合穴位贴敷双内关+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穴位贴敷双内关+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住院天数观察组10天,对照组15天,病程缩短。结论:基础常规治疗加入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热奄包热敷胃脘部联合穴位贴敷双内关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缩短住院疗程,孕妇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热敷;妊娠恶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062-02
妊娠剧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70%~85%妇女妊娠6周后会出现轻度恶心、择食、乏力的症状,9周可达高峰值[1],不需用药12周可自行消失。但有0.1%~2%可发展为妊娠剧吐[2],出现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代谢紊乱等症状。中医称为妊娠恶阻,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孕后血聚养胎,冲气较盛,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还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3]。一般住院治疗,必要时需终止妊娠[4]。故而临床上引起重视,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是禁食水、补液、营养支持的西医基础疗法。大量文献报道,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入中医中药可以大大提高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5-6],早期我科也在西医传统疗法基础上使用蜜调半夏姜汁穴位贴敷内关[7]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发病人群数量增多、年龄增大,我科为寻求更为有效简单的缓解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80例妊娠剧吐患者进行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使用基础治疗+穴位贴敷+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热奄包敷,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恶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23岁~37岁,平均(31.8±7.6)岁;有自然流产史1次者14例、2次者4例,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1次者14例、2次者4例、3次者2例;初孕18例,经孕10例;病程2~20d、平均14d。对照组40例中,年龄26岁~41岁,平均(33.5±6.9)岁;有自然流产史1次者12例、2次者4例,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1次者18例、2次者2例、3次者2例;初孕22例,经孕8例;病程5~19d、平均15d。经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及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相关实验室检查:尿比重增加,尿酮体(+)-(++++);血红细胞计数增加,压积上升,血红蛋白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或稍下降,电解质正常或下降。B超提示宫内妊娠。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41岁;③血常规、肝功能、腎功能正常;④单胎。
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等疾病;②精神病者;③对药物或胶布过敏体质者;④患者明显消瘦,极度疲乏,皮肤黏膜干燥,出现严重脱水现象,眼球下陷,脉搏增快,尿量减少。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给予基础治疗,静脉补液以补充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期间嘱患者禁房事,必须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香燥之品。
穴位贴敷:半夏20g、生姜汁加外用蜜调为膏状,将黄豆大小药膏贴于双内关,并指压按摩双内关每日3~5次,每次30~60S,按压至微热。每日一次,每次贴敷4~6小时。
1.2.2观察组
常规治疗+穴位贴敷同对照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子午流注理论给予中药热奄包热敷胃脘部。具体方法:将炒莱菔子放到紫砂锅翻炒加热到60-70°C,然后倒入布袋,用薄毛巾包好。第一次:选择早上7:00-9:00(辰时)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进行治疗,先清洁患者胃脘部皮肤,热奄包点压中脘穴3-5次,最后将热奄包放于胃脘部热敷15分钟。第二次:9:00-
11:00(巳时)足太阴脾经气血旺盛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第一次,每日2次。药包专人专用。该项技术操作规范同《南宁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的中药热奄包技术操作标准。
注意事项:妊娠期有明显宫缩;禁忌放置下腹部、腰部。
1.3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差异有显著性。
1.疗效评价标准与结果
1.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8]。治愈:呕吐停止,诸症消除,停药后无复发,饮食恢复正常:尿酮体阴性;好转:呕吐症状减轻或消除,但停药后又见复发,尿酮体改善;未愈:呕吐诸症均无改善或加重,或行手术终止妊娠。
1.2结果经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2。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总有效率时间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表1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妊娠剧吐为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VeenendaalMV等[9]研究发现,妊娠剧吐本身不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但是发生妊娠剧吐的孕妇如果早孕期间体重减轻大于5%,更容易发生产前出血、低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等。目前大多认为与母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精神因素有关,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中医则认为妊娠恶阻的主要病机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吐为宜。半夏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由于它降逆止呕作用较强,因此治疗恶阻常常选用半夏。现代药理证实:半夏具有止吐作用,而其毒性经炮制后减弱,同时生姜能制半夏毒性[10],故我科使用的半夏都是烘焙炒干后,配以姜汁,毒性会减弱很多。而中药热奄包中的莱菔子又名:萝卜仔,也具有消食除胀之功效,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吞酸。妊娠早期活动减少,胃肠蠕动机能变化,易产生胃胀满等现象。故给予炒莱菔子做中药奄包热敷胃脘部可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又可通过热蒸气促使奄包内中药内离子渗透到患者胃脘部穴位,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目的。温热的感觉使患者的感到舒适,心理愉悦,身心放松,护理的依从性得到加强,有利于安胎。
《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即治疗疾病要因时治宜。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可应用子午流注表示人体脏腑气血盛衰的流注规律[11]。子午流注理论把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反映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盛衰,一个时辰流注一脏或一腑,某时某脏腑得到气血流注,则此脏腑功能最旺盛,是治疗该脏腑疾病最有利、最有效的时机[12]。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受纳水谷,以和降为顺,脾与胃相表里,胃气受损,胃病内传于脾,脾者主运化,输布精微,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胃气亦虚。此气虚为病。因此本法选取胃经、脾经气血旺盛的时辰为治疗时间。
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子午流注热奄包(炒莱菔子)热敷胃脘部治疗时间最短6天,最长26天,平均10天;对照组:常规治疗+穴位贴敷最短9天,最长23天。该疗法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缩短住院疗程,孕妇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TaylorR.Successfulmanagementofhyperemesisgravidarumusingsteroidtherapy[J].QJM,1996,89:103-107.
[2]hnperatoF,Canoval,BadikiR.Hgperemesisgravidavameriologyandtratmenrl[J].clinTer,2003,164:337—340.
[3]张国星,尹国武.心理治疗应用于妊娠剧吐的临床觀察[J].医师进修杂志,2001,24(4)58—59.
[4]TanPC,KhinePP,VallikkannuN,etal.Promethazinecomparedwithmetoclopramideforhyperemesisgravidarum: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bstetGynecol,2010,115:975-981.
[5]赵小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60例[J].中医研究,2011,9(24):38-39.
[6]吴成,张帆,马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妊娠剧吐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48-2549
[7]廖潇潇,邓兰英,黄桂航.蜜调姜汁半夏贴敷双内关治疗妊娠恶阻疗效观察4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10):646-647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66
[9]VeenendaalMV,vanAbeelenAF,PainterRC,etal.Consequencesofhyperemesisgravidarumforoff-spring:asystematicreviewandme-analysis[J].BJOG,2011,118:1302-1313
[10]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75~779
[11]谭静.子午流注针fk[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
[12]韦艳碧.中医择时服药治疗胃脘痛104例[J].广西中医药,2003,26(2):37.
作者简介:廖潇潇,女,主管护师,副护士长,本科,南宁市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