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燕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要让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教师才能充分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社会中的道德法规,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高。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了解掌握小学时期的小学生品德状况,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既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学生未来全面素质的良好发展。
一、当代小学生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观念薄弱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校提出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并且在很多学校也极力倡导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素质教育没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到实处。受到长期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并不是新课改强调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学生形成了重成绩轻品德的观念,使学生一心追求高分数,从而失去了培养品德的意识。清朝学者申居郧曾说:“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一事做不得。”如果从小就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未来怎么能够做成大事,怎么能够成为国家栋梁。
(二)缺乏自理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有时会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由于小学生的年级尚小,很多小学生都处于依赖家长的习惯中,而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的不良习惯。
(三)团队意识观念淡薄
部分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多数生活在缺乏集体生活的环境和氛围中,从而没有养成考虑周围人感受的意识。在学校里,教师也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意识,班级缺乏团队思考的环境和氛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体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学生的个性逐渐凸显,由于学校和家庭都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和氛围,导致学生的集体观念越来越浅薄,从而形成娇惯的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德育难以顺利有效进行。
二、培养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自理能力提升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自理能力有赖于家长是否有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思想,真正关爱一个孩子,应该是父母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而并不是一味地帮助孩子,应该要让孩子学会动手能力,正如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作为家长要学会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避免孩子过分依赖于家长,孩子也不因为家长的事事操心而感到厌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作为教师,在学校中应该要更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理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到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意识到独立性的重要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要积极相互配合,致力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观念。
(二)改变学生传统应试观念
由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必然受到影响,导致学生从小就过分注重成绩高低,没有意识到自身品德教育的问题。因此,要促进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进行,就要改变学生的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的目标,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给学生树立榜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可以接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然后以自己榜样为学习目标,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理解梦想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了解到品德的重要性,只有自我素养得到培养与提高,才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粮食,有了理想才有战胜生活中各种困难的勇气,有了理想才可以正视自己的品质,品德与理想是密不可分的,培养正确的品德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
(三)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集体活动的环境,它是由人们之间相互的合作协调形成的。因此,团队合作思想在品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和氛围。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是集体的组成部分,集体是个体的总和形象,个体之间的良好合作促成集体的形成。以班级为例,一个班级集体就是由班级里面每一位学生组成的,缺一不可,每个学生为班集体贡献的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整体力量,这个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促进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
三、当代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具体策略实施
(一)加强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意识
教师对品德学习要引起重视,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其次考虑如何能够让学习品德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充分了解,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活动,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事情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相关法律条文的意图所在,让学生能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比如,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家长们都教育孩子要懂得与人分享,不要过于吝啬。但是教师家长们有关注过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意识,觉得只要告诉他们必须这樣做就行。但是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在心理上是非常不乐意的,导致他们并不喜欢分享。所以应该要让学生理解与人分享当中的快乐,使学生懂得换位思考。
(二)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理论知识,要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学习才能够深刻体会道德的思想,让学生懂得相关的法律规范,从而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在学生品德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着力于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增加学生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自信心。从而将理论知识正确转化为应用能力,让小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轻松自如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场景。让小学生能够懂得社会中的规则,学会尊重他人。
(三)家长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全面了解学生
通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很多学生的种种表现都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也是学生的重要课堂。重视家庭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还得回归家庭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相互协调合作的关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与家长互动交流的作业,也让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引起家长的重视。比如,在父亲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封给爸爸的信,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对父亲的爱,这个过程既可以加深孩子对父爱的理解,也可以让父亲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爱。教师在无意间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结语
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