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方法研究

2019-09-10 07:22徐兴华韩洪强
天津教育·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情感

徐兴华 韩洪强

班级是教育工作者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学生们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学历学识的场所。本文就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就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方法进行研究。

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而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果班主任没有正确地进行情感教育,将会使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缺乏系统性

班级管理需要系统性的管理方法,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他们也相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班主任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根据学生需求设置班委会、选择班干部、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也要合理安排,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要做好应急方案,避免管理工作出现疏漏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但许多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班级像一盘散沙,管理缺乏秩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管理方式刻板单一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一些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粗暴的方式管理学生,甚至惩罚,这不仅难以达到管理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级制度形式化,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一些班主任认为学生年纪小、不成熟、胆子小,所以通常采用罚站或叫家长等方式来惩戒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内心恐慌,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情感教育严重缺失

情感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班主任往往在管理中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尤其与学生情感互动较少。受家庭等因素影响,当前学生缺乏情感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家人、同学和教师的态度比较冷漠;另一方面,学生感悟情感的能力欠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感对他们成长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应该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做到以理服人,避免利用学生的畏惧心理采用强制手段震慑学生。

二、班主任管理中情感管理的适用性

(一)注重情感教育的梯度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该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从根本上优化教育效果,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情感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要建立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融入情感因素,同时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和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存在的问题各有差异,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中要贯彻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方法,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二)注重情感交流的平等性

要想让学生敢于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信任自己。由于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他们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所以更加依赖情感。因此班主任要热情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和班主任交流。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做出公平公正的决定,使学生更加信任班主任,以此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息息相关,而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家庭教育,为了弥补这一问题,班主任在渗透情感教育时要遵循互助原则,选择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沟通交流提供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班主任管理中情感管理的策略

(一)丰富教育形式

维护班级日常管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认识、改正自身不足、促进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为此,班主任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过程中,理论知识仅仅是教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自控力和管理能力,最核心的是教给学生做人原则。小学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甚至一些学生有撒谎习惯,这都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管理方式,预想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制定好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班主任可以选择课堂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并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还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于一些学生在家庭上有一定缺陷,他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所以在遇到事时可能有所偏执,班主任要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人处事,而不是过多责备学生。

(二)重視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困惑,尤其是心理方面。因此学校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特征:烦躁、信心不强、记忆力弱、心胸狭隘、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班主任要多观察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热情,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改正。为了提高班主任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启发学生,让他们从日常事件中明白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从情感上感化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以及犯错误的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重视学生间的互助与沟通

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班主任要采用合作机制提高学生能力,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沟通基础,更愿意在同龄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体现。但是学生在沟通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一旦发生矛盾就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而使学生陷入困境中。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知道那些学生相处可能存在问题,做到心里有数,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沟通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管理,使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由班主任统一管理,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合理地利用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丰富教育形式、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及重视学生间的互助与沟通等途径来渗透情感教育,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情感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情感
台上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