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梅
“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该知识,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空间知识转化为直观而形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降低数学理解难度的基础上,促进其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进行详细说明。
纵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式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知,引导其在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中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意识,为形象思维的有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意识,以照本宣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基于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尝试结合教学所需,积极地为学生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实物与图形等关系的探究中,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
一、概念教学: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表象
众所周知,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是,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此时,倘若教师仍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直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堆积在学生面前,则会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使其无法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造成数学基础薄弱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概念也是“空间与图形”该内容的教学基础,教师要有效组织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根据数学概念特点,积极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亲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在有效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促进其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
以“图形的旋转”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亲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旋转的理解,组织了旋转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活动。
活动要求:将一个三角尺围绕着点A旋转90°。
教师:根据这个要求,你将如何旋转三角尺呢?
学生:朝正方向旋转90°,或者朝反方向旋转90°。
教师:好的,现在按照所提出的方法,自己用手中的三角尺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当三角形围绕着点A旋转的时候,它的边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围绕点A旋转,三角形的边也旋转了90°。
教师:那么,谁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概括出其中的规律呢?
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旋转产生感性的认知,还可以在认知数学概念表象的过程中,自主地建立其空间形式,为其空间观念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则教学:亲身体验,探究规则本质
规则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下所掌握的知识大都是分散的。在碎片化的知识掌握过程中,学生是无法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的,也无法与其他知识建立直接的联系,由此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强人意,其空间观念意识的培养效果可想而知。把握数学规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还可以使其在把握各个知识点联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新知,以此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方式探索其中所蕴含的规则,使其在观察、测量等活动中对数学知识产生直接感知,从而在观点的自我表达中,获得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鼓励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关系进行积极探索。在此次探索的过程中,我先给学生呈现了长度不同的小棒,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以此在摆一摆中将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或者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三角形。在这样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发挥已有知识储备的作用,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在知识规则的把握过程中自主探寻新知内容,同时在大量数学表象建立的过程中获得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
三、练习教学:实验探究,把握数学内涵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最为抗拒的内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直接按照教材中给出的公式内容,向学生照本宣科,而学生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靠着死记硬背来识记公式内容,之后机械地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公式,没有深刻地把握其规律,由此在应用的过程中,一旦转换题型,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打击其数学练习的积极性。针对该情况,我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活动开展中,试图利用动手操作活动,将探究数学公式规律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在享受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同时获得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以“圆柱的体积”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向学生直观展示了一个圆柱形的纸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圆柱形纸杯的容积是多少呢?”然后,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其在小组中动手操作,探究测量纸杯容积的方法。之后,引导其在将本组所探究的方法直观地展现出来。
小组1:我们组先将水倒入纸杯中,倒满之后,将纸杯中的水再倒入量筒中,这样可以直接知道纸杯的容积。小组2:我们是通过测量的该方法计算纸杯的容积的。教师:你们是如何计算的呢?小组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纸杯是一个圆柱体,之后,利用手中的直尺测量出这个纸杯的高,然后测量出这个纸杯地面的长度,即直径,然后根据所学过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纸杯底的面积。因为我们知道圆柱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在测量了有关数据之后,用圆柱的面积计算公式求解出这个纸杯的容积。小组3:我们觉得他们组使用的方法是不对的,纸杯是有厚度的,这样测量的数据是有误差的。教师:那么,你们是如何计算这个纸杯的容积的呢?
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还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一步步探究数学公式并对其进行运用,以此加深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还在操作体验中认知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掌握了数学学习的特性,为以后灵活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方法之外,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还会以动手操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联想操作过程,说一说操作过程,以此使其在动手、动脑等过程中,自主在大脑中建立数学表象,以此在大量感性经验的积累下,获得理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其空间观念意识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和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知識灌输的限制,积极地立足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数学概念、把握数学规则,又能获得感性认知,获得空间认知意识的发展,从而为其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