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
目前高校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古板,最终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质量。可以说,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的高校数学教学模式使用现状
从教学工作的整体状态上看,高校数学教学工作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够高、积极性不强,教师没有寻找到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師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数学教材设置不够合理、内容过于传统,因此想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更乐于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原理与特性进行探索,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二、高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加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力度
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工作关联密切,同时较为相似,因为人文素养就是一种与世相处之道,所以里面也包含了很多品质、毅力、看法、态度方面的内容与水平。很多人甚至学生与教育工作者自身都认为“人文素养”属于软性文科的内容,也就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更为适合,或更需要。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无论是“软性文科”还是“硬性理科”都需要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收获更多,并借助这些理念与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法进行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学习工作进行调整,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改革与创新工作中注意加入情感教育
高校数学教育中要对情感教育工作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认知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认识,进而让情感教育的作用全面发挥。注重情感教育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高校的学生此时处于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行为认知上还较为感性,比较注重自己的情感表达,因此学习工作的效果也受其影响,学习的热情与态度经常出现较大的变化与波动。这种问题的出现影响较大,尤其数学作为一个逻辑性思维强、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原理推导较为无趣的学科,很难吸引学生喜欢。
其次,情感教育内容的落实可以让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得到更强,因此良好的学习气氛,不仅减轻了教师的任务负担,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转变为良性。高校中的数学教师想要利用情感教育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激发学生的恻隐之心或昂扬的斗志,进而可以更好地与教师配合,增强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
(三)从教学内容上着手开展教学改革
高校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拥有较为全面的体系,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学科,因此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大多会直接根据教学设计安排,整个过程看似合理,但是由于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加上数学知识储备少,所以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很容易因为遇到阻碍而出现放弃的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让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或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转变思路。
教师在工作落实中要注重对课堂的把握,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结合学生的基础与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引导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将数学难题给解决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使用一些启发性、谈论性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机会锻炼。最后,注重提升教学工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更为轻松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知识探究任务。
三、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从中了解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需要依据教学工作进行的阶段与实际进行选择与革新,尽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保证改革工作获得更佳的落实效果。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