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研筑梦之旅

2019-09-10 06:13李玉芹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负性丹丹

李玉芹

在人的一生中,如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奋斗,获得满足,便是最幸福的事情。在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教授张丹丹看来,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勇于探索,便是她人生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张丹丹的求学以及科研之路,优秀总是如影随形。从“误打误撞”步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随后又转入心理学研究,一路走来,她发现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从未知到热爱,近年来,张丹丹在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机制及其脑治疗、新生儿情绪及语言认知的脑机制、风险决策的脑机制、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热爱的事情上潜心钻研,让她发现了所在研究领域的独特魅力,并找到了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挑战未知,不寻常的奋斗科研路

从小,张丹丹就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初三开始一直到大学本科毕业,她每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以及全系第一,中考、高考、考研,都是直接保送。

中学时期,张丹丹十分喜欢化学,而成为一名化学家便是她最大的梦想。2001年,张丹丹正式大学毕业,由于当时的网络信息不是很发达,在进行大学专业选择时,张丹丹稀里糊涂地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提供的招生海报上学校专业排名第一的“生物医学工程”,而这一专业与化学的联系很小,虽然当时的现实与张丹丹的理想有差距,但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她逐渐发现了这一专业的魅力所在,并深深沉浸其中。

人生充满了未知与冒险,重要的是我们敢不敢尝试与挑战。毫无疑问,张丹丹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大四时期,张丹丹其实可以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继续读研,但是她却决定放弃学校给予的机会,申请清华大学的推免直博资格并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张丹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采用脑电图方法评价新生儿的脑发育和脑损伤。通过在这一方向的潜心探索,她提出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EEG)的数字信号提取算法,实现了aEEG的数字化。通过对大样本的神经发育正常的新生儿和小婴儿脑电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得到了新生儿、小婴儿aEEG发展常模。这些研究最后发表在国际儿科学顶级期刊Pediatrics上。

在清华读博的这段时间,张丹丹最大的感受就是: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那些在学术上能做出优异成绩的同学和老师,既有天赋又勤奋踏实。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丹丹。2007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始从高校大批量派遣学生(包括老师)去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的背景下,张丹丹在博士生导师叶大田教授的鼓励下,决心出国看看。2008年9月,张丹丹来到了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学科排名第一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跟随“心脏停搏后复苏对大脑的影响”方面的国际权威Nitlsh V Thakor教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期间进行过皮层脑电、局部场电位、多神经元放电及单神经元放电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刊IEEE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9)上。科研之外,她还游历了美国的各大名校,了解了西方的教育体系和体制,这些经历对她今后在她国内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启发。

南下逐梦,开启科研新征程

张丹丹直言自己是一个随意甚至是任性的人。人生中的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稀里糊涂进行的。而这份“糊涂”所带给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博士毕业后,张丹丹决心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幸运加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罗跃嘉课题组。初到北京师范大学,张丹丹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生物医学工程跨界到了心理学,方向的转换,代表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这让张丹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罗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给了张丹丹很大的信心。2013年,当罗老师决定全职调动到深圳大学时,张丹丹决心跟随这位自己人生道路的良师,南下追逐科研梦想。

来到深圳大学之后,张丹丹将研究聚焦在抑郁症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机制、新生儿情绪认知的脑机制、尝试澄清决策的认知机制等方向开展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全球共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为患者的负性记忆偏向。近年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的记忆抑制缺陷在其负性记忆偏向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法有效地主动抑制负性记忆可能是患者持续性负性反刍的主要原因。

为了攻克这一问题,2016年张丹丹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抑郁症患者记忆抑制缺陷的脑机制”。在这一项目中,她和团队利用“定向遗忘”和“回想/不回想”范式,开展一系列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抑郁个体,抑郁个体在记忆编码和提取两个阶段均表现出了对负性材料的记忆抑制困难,表征抑制控制的额区N2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波幅显著降低,对记忆抑制理论的发展以及抑郁症核心认知缺陷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引起了记忆抑制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学者Michael Anderson教授的关注,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引用了张丹丹团队的研究。

除此之外,张丹丹团队还开展了新生儿情绪認知的脑机制研究。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情绪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针对这些每个人都十分好奇的问题,张丹丹团队首次通过脑成像技术观测大脑。实验发现,正性比负性语音在新生儿的右侧颞上回及额下回诱发了更显著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的上升。该发现首次从神经学层面为新生儿情绪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系列工作于2019年发表于《心理学报》和Human Brain Mapping上。

近期,张丹丹在已有的抑郁症脑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抑郁症脑功能治疗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上。在这一方向中,他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对抑郁症认知障碍脑机制的研究,还要用这些知识指导抑郁症的防治,为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治疗发的重大的现实任务做出贡献。

为师为学,兢兢业业育人才

种下一片繁荫,滋养后学之士,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如今,张丹丹也在承担着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指导工作。

从2015年张丹丹开始接手本科生“实验心理学”课程以来,她不断花时间去学习、总结教学经验,4年时间学生们的课堂满意程度逐年提升,他们的肯定也成了张丹丹继续前行的动力。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张丹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周,她都会和研究生定期举行一次例会,分享近期领域内学术进展,讨论每位学生的研究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办法。在研究生的指导方面,张丹丹一直秉承着以鼓励、引导为主的教学态度。但是.如若发现学生的科研作风和态度方面不端正时,张丹丹必定会对其进行严厉批评。

在张丹丹看来,求学的重点在一个“求”字,一定要自己主动,而不是天天给老师完成任务。智商和能力或许是先天就部分决定了的,但学习的态度是完全由自己把握的,而研究生做好科研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严谨的科研作风、清晰的逻辑思维、较高的成就动机、较强的执行力。正是因为张丹丹出色的教学以及引导能力,她于2018年成功获评深圳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

为师为研孜孜不倦,每天忙碌的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占满了张丹丹的生活,多年来,她很少拥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但是,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张丹丹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准则,不仅要有耐心、有热情.还要享受其中。一路走来,张丹丹一直在不断尝试,挑战未知,今后,她还会延续自己的“冒险”精神,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不负这场科研筑梦之旅。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负性丹丹
蝾螈的皮肤受伤后可快速愈合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高中数学之美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Saving Money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美人鱼2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纳米机器人及其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