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 07:22王冬良李璐璐樊德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车辆工程

王冬良 李璐璐 樊德平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普及,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将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提出“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围绕“基础厚、专业强、素养高”的培养目标,以学校应用型转型为契机,实施“1235”模式改革,探索符合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235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5-041-04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8年7月,全国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达252多所,涵括了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等人才培养。而对于办学时间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体系依然是参考“985”“211”或“双一流”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而2014年国家才提出“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的要求,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旧是按传统方法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实践环节少,其工程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2]。据中汽协发布的2017年汽车销量数据可知,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2887.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77.7万辆,同比增长53.3%。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82.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11.1万辆,同比增长39.4%[3]。汽车的销量在逐年增长,然而,汽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却发展缓慢,高素质的应用型汽车工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三江学院提出了“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围绕“基础厚、专业强、素养高”的培养目标,实施“1235”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知识与能力的融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以培养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1235”模式

1.一纲——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直接体现,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5]。车辆工程专业不能固于以往为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培养整车或零部件设计、制造及检测的工程师,而应顺应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养新能源汽车方面制造、试验及检测的工程人才。通过对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培养能够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 “基础厚、专业强、素养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与现实紧密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近几年,三江学院不断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通过邀请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制造企业、研究院的技术人员,联合制订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二次分流——一年级、二年级两次分流

二次分流是指在学生入学学习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完成第二学年学习后,结合自身的能力、基础、爱好、愿望,进行专业(职业)方向分流。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按同专业合流的教育方式学习通识课程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程。第一学年学校通过课程考试、考核环节评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在学生结束第一学年的学习前,学校将进行专业分流前的动员、辅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志向和愿望,结合学生入校时填报的志愿,依据学校专业转入/转出流程及基本条件进行分流。第二学年,学生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及少量专业课程。第二学年结束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专业基础和能力进行专业(职业)方向分流。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分设“汽车设计与制造方向”“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测试方向”和“新能源汽车设计与制造方向”,供学生选择。通过二次分流,学生第一学年学习体现为“基础厚”,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体现为“专业强”这既是学生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结合(通过学生的专业分流满足社会的专业需求,通过专业方向分流满足学生不同专业或职业方向发展的需求),又是教学过程中通才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3.三融合——教、学、做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教、学、做相融合的原则,强调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与工程实践的“做”的有机结合。教、学、做融合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对车辆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融合还体现在对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Ⅱ”与实践课程“汽车底盘拆装及零部件测绘实习”进行“三融合”的改革试点,将原先的理论知识讲授地点移至汽车结构实验室内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授课,运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模式,使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融为一体。通过2015级试点A班与未试点B班在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设计”的学习效果对比可知,试点班的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环节明细优于非试点班的学生。

4.五支撑——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团队多元化、考试模式改革

课程设置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多数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仅以传统车辆设计、制造为主,使毕业的大多数工程人员仅能依靠传统汽车设计理念来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多样性。目前,大多数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在保证车辆工程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前提下,进行更新和改进,不断形成特色。 经过九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江苏地区及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的产业特点,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重构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是增设人文类的通识课程。以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文、经、管和艺术等优势专业资源,拓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视野。如增设了“大学语文”“管理学”“商务沟通”“影视鉴赏”和“摄影鉴赏”等选修课程。二是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的发展趋势,三江学院与汽车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如与南京理工自动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汽车车载网络开发平台,用于“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实习”课程中;与苏州朗格电动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发A0型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平台,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中。三是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如“自动变速器”的內容在“汽车构造Ⅱ”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中均有涉及,本专业的教学团队打破相关联课程间的条块分割,避免课程间讲授内容的重复、交叉,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重组、优化。通过改革,将涉及“自动变速器”机械、液压控制的知识放在“汽车构造Ⅱ”中讲授,涉及“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知识则放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中讲授。四是开设汽车前沿科技交叉的课程。汽车工程系专门组织开展前沿课程研讨,启动并开设“新能源车辆电源系统及安全工程”“智能网联汽车概论”等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安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等,如图1所示。

教学模式创新。一是实施小班化教学。30名左右的学生设置一个教学班,通过小班化教学,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和交流,使任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完善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教学过程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上对专业知识、工程能力的不同需求,構建了“全过程、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所学,是一种体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教学体系。侧重于对学生解决汽车整车或零部件设计、开发、制造等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制造企业所需的汽车工程师。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增设了训练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的实践项目,如图2所示。

该体系的基础层为专业认识实习模块,改以往的理论知识验证为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依托校内机械类、控制工程类开放实验项目等平台实施课内实验教学。综合层设有专业专项、专业综合两大实习模块。专业专项实习模块根据机械实验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多门实践课程,例如“计算机绘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液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设计”等,以及与理论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课程如“发动机拆装及零部件测绘实习”“汽车底盘拆装及零部件测绘实习”“汽车电器及电控技术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模块则包括“汽车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实训”“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和“汽车市场调研分析实习”等。应用层则是通过毕业设计、汽车整车或零部件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构建能力,通过“真题真做”“校企双导师制”的方式促使学生将大学四年内的所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教学方法改进。邀请汽车企业工程人员联合开发教学内容,精选典型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零部件设计、开发等环节中来,提出对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实习”课程中的“汽车电源系统”就是通过典型车用交流发电机,在学生学习完本环节的理论知识后,按5人/组将教学班进行分组,每组由组长分工,分别完成拆解、结构分析、原理分析、电路绘制、电子元件焊接、组装、电器综合试验台测试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掌握解决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实验室或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方式。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已经与常州市瑞悦车业有限公司、苏州朗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震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了联合培养办学课程改革方案,部分车辆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遴选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

教学团队多元化。一是聘请一批来自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企业的设计、开发或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二是选派部分教师前往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企业脱产学习、顶岗锻炼,丰富校内专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面向“江苏地区”或“长三角地区”,组建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汽车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承担指导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由校内教师单一组成的教学团队,构建由省内外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名师、企业或行业内的专家、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考试模式改革。运用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设计方案问辩等多种考试方式和方法,改变课程考核以往的由单一方式转向由多重环节组成的方式,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例如实践课程考核采用研究报告、实践报告、设计方案问辩等方式。同时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占比,将以往平时、期末“30:70”的成绩占比改为“60:40”,课程考核内容偏重工程综合能力等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11415.htm.

[2]王冬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8):17-21.

[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55-59.

[5]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车辆工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