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少年
中国古代建筑,顾名思义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既然是古代,那就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而本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介绍,涵盖了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到清朝末代。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很有意思,如同一个人类经历过孕育、孩提、青春、成熟、衰老一样,它也经历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过程。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这片土地上,就孕育了“建筑”这样一个小小的胚胎,那时,它还没有你现在看到的一个“真正建筑”的样子。
中国古代建筑的孩提时代比较漫长,它贯穿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的孩提时代总是质朴而又直接的,对泥土有天然的喜爱,中国古代建筑在“孩提”时期,也毫不掩饰对泥土的偏好,这在王室兴建宫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技巧还不够高超,仅用木质构造不能建造出庞大的宫廷,所以王室便先用土堆砌土方,夯实出高大的地台,然后在高高的地台上搭建木质房屋。这便是“夯土建筑”的由来,以此便显示出王室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性,也在这个时期被塑造出来——木构架承重,使用斗拱、院落式布局。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
青春期总是短暂而仓促的,中国古代建筑在秦、汉、魏晋南北朝这短短的三百多年里,出现了惊人的发育。从秦朝汉代平整端严的建筑风格,到魏晋活泼遒劲的建筑表现,正像是一个人生机勃勃的青春期,由最初的羞涩,生出了俏丽的花骨朵。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似乎是内敛而缓慢的。
隋唐至辽宋金作为成熟时期,给予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上无法复刻的辉煌。特别是大唐盛世,由于国力空前强盛,唐代建筑开始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著名的佛光寺大殿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建造的。建造时,先做出一个佛光寺大殿的建筑规划,再根据大殿的基本结构分解整个建筑,将单个木件材料等形成规模化生产,最后进行组装。这使得佛光寺大殿设计建造的过程非常规范,建筑形式也精巧绝伦,你甚至可以看见屋脊上向四周张开大嘴的兽头。佛光寺大殿作为唐代利用模数制建造的建筑,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一个人的成熟有着必经的过程,那就是从“被动的管辖”到“自我的约束”。唐代长安城和宋代汴梁城的城市结构完全不同,其中的发展就反映了这个现象。
唐代长安城实行的城市管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城市分为居民住宅区和商业活动区,白天商业活动区开放时,才能去那儿活动。到了晚上,居民就只能在家里,不能出门,并且还有军队巡逻严格管控,所以长安城其实是一个有“宵禁”的军事管制城市。
但到了宋代就不一样了,宋代的商业活动密集,政治风气重文轻武,而且大部分武装力量都在皇城,不畏惧造反势力,所以敢将商业活动区和居民住宅区合二为一。
这个时候,城市的建筑分布基本上就都是大街小巷了。后院用来居住、临街的房子作为商铺,这样的形式,也成为了汴梁城里院落式建筑的主流。
元明清从什么方面看,都像是一位迟暮的美人,虽然余韵留存,但早已失了恢弘万下的豪迈气魄。
中国古代建筑也是如此,元明清就是它的衰老期。中国古代建筑在这个时期,似乎只能继承前人的历史经验,将其进一步深化,除了這个,再无跨时代的创新之作。
但即使是迟暮美人,也有惊鸿一瞥,明代的北京紫禁城、清朝的造园艺术,是这个时期里璀璨的两颗明珠。前者代表了唐代以后最杰出的院落式布局建筑,而后者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历史和建筑是不可剥离的骨头和血肉,建筑表皮上镌刻着的风霜,就是历史留下的笔迹,中国古典建筑作为可视化的历史,应该被人铭记。眺望着这些古代建筑,你是否听到了历史从你面前刮过的猎猎风声?
书名:《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作者:傅熹年 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好书项目组推荐。(选自仁仁阅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