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龙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要想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常规课堂中数学思维的渗透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规课堂;数学思维的渗透;探析
引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學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数学思维是人们对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的内在根本认识。首先要辩证地认识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区别。数学方法是人们解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对浅层次的数学现象的解释。数学思维则是指导人们选择该途径的内在动机,互相联系,并且有所区别。小学数学是教育的早期阶段,教材体系追求简单明了,所以经常直接展示数学的理论。没有说明那个结论的根本衍生过程和思维逻辑。教师们经常在讲课中把最终的数学结论直接扔给学生们,鼓励他们把结论往后推,而不会对该结论的来源推导过程及思考逻辑进行阐述,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不利。因此,数学思维是数学解题方法的内在来源,数学解题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外形表现,教师必须将内在思维和外形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教师遵循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得出结论,让学生们做练习例子,那就是不重视内在思想,只重视外在方式的表现。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自我探索、发现规律并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教师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学生只锻炼记忆力,学习理论知识,并不利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数学学习最直观的目的是解数学问题,解数学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想法,数学思维就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渗透数学思维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规律和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对未来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也有重大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2.1教法陈旧
很对教师,特别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下“满堂灌”的影响,一直改变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不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然后把课后作业完成就算一堂数学课结束了,根本达不到学生开动脑筋,举一反三的效果,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教学效率低下。
2.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的教法单一,教师先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作业—教师批阅。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了多年,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变不大,教师还是“演说家”,学生还是观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只能简单、机械地记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常规课堂中数学思维的渗透探析
3.1开展探究性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我们的地面是长方形,要想计算其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需要怎样获取呢?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拓宽思维的深度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思维的使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生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的应用。数字结合思想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提高具体抽象之间的思维水平,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结合之间探索知识的本质,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化思维深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直观可视化的图形,另一方面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数量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3.3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数学课堂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常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解惑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教学情境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灵活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升其抽象思维水平。情境教学能将知识更为直观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较为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为数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北大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学生刚开始接触长度单位,头脑中缺少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来自生活的教具帮助学生认识长度。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铅笔,与同桌的铅笔‘比长短’,看看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中,初步了解了长和短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再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纸张上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利用直尺测量出长度,进行标记,通过数与形的结合生成数学思想,为以后的代数几何习题的解答做好铺垫。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形结合、创设情境、生活化教学和探究性活动等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庆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31):103.
[2] 李学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31-32.
[3] 纪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109-11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仓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