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紫晔
摘 要:唐朝的城市发展属于我国古代历朝历代中较为强盛的一个时代,在唐朝浓缩了中国古代发展文化与历史的一些特色,因为唐朝的开放还广泛融合了海外文化与思想,广开门户让很多西域以及欧洲文化在唐朝国土进行传播。唐朝城市街坊的安排也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街坊的布局与规划考虑到了城市人们生活的一些便捷与交流问题,还广泛的考虑到了人口丰富度很高的城市设计规划思想,在陕西省的西安市目前保留下来的唐朝城区、城郊都十分完整的再现了当时的城市街坊文化。作者本文就以此为视角展开分析,提出唐朝城市街坊布局的具体规划分析。
关键词: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一、唐朝城市街坊布局的政治背景
唐朝的城市街坊布局要从唐朝的建国以及唐朝所提倡的文化建设为背景进行分析,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朝代,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城市街坊布局需要考虑到前期的历史背景,就是从隋朝开始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影响力,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城市街坊的布局所能够展现的,现在就在洛阳、西安等地,根据城市所发现和保存下来的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再现。
二、唐朝城市街坊布局的建设剖析
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建康城的布局。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附会《易经》中“乾卦六爻”的说法,根据龙首原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进行过考证和研究。盛唐时期韦述的《两京新记》、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元代李好文的《长安图志》、清代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对唐长安城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北宋的吕大防还曾将唐长安城的布局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现此图虽仅存一部分,但仍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唐长安城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和地区的都城建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是效仿了长安的规划。日本国的平城京、平安京、藤原京、难波京以及长岗京不仅形制和布局模仿长安,就连一些宫殿、城门、街道的名字也是袭用了长安城的相应名称。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城墙和其外侧的城壕已基本被毁,仅在北面的玄武门和南面的安化门附近留有部分残垣。如图2-1所示。
三、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特点
唐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大明宫、西内苑、东内苑),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显示出古代中国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唐朝末年这里被后梁太祖朱温下令拆毁,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整个城市规划严整,宫殿宏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2.长安城的东西两市市商店和作坊的集中地,市肆繁多,商贾云集。3.唐代的长安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观点,作者认为唐朝的城市街坊布局特点与价值一方面尊重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一方面集合了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唐朝的开放以及城市进程建设具有很好的帮助,大大提升了唐朝城市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论汉魏洛阳故城选址及历史地位[J]. 卜祥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2] 从武则天迁都看洛阳古城[J]. 邱婕.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3] 试论北魏皇室在洛阳佛教复兴中的作用[J]. 连飞.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4] 东汉洛阳的“上林”[J]. 王子今.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