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
摘 要:“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究其日常,用餐礼仪为人之初的必修课,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面临独自进餐,良好的用餐礼仪不仅关乎到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及道德修养的养成,还能间接的影响小班幼儿营养摄入量及身体的发育状况。针对小班幼儿用餐礼仪尚且处在参差不齐的状态及习惯培养还需要多形式培养与巩固的特点,本课题组采用符合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儿歌先行”的策略逐步培养幼儿的用餐习惯,从选择图文结合的儿歌、开展集体教学、实时学习、区域游戏、家园合作等形式,让幼儿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营建一种让幼儿愿意接受的方式来主动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在一年的实践中,笔者班的幼儿在用餐礼仪上有了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儿歌先行、用餐礼仪
一、研究缘起
小班幼儿每次用餐都比较混乱,究其原因,小班宝宝入园不良用餐习惯的原因,不外乎有三个:
(一)挑食现象严重
在一周的幼儿就餐中,笔者我们发现多数幼儿挑食现象严重。所谓挑食,是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指饮食过程中对某些食物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这些习惯都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育。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幼儿只爱吃荤菜不爱吃素菜,个别幼儿只吃白米饭不吃菜等等。
(二)用餐技能不足
首先小班用餐技能掌握是指小班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如吃饭拿勺子等。而幼儿在父母家庭成员的宠爱下,很多停留在饭来张口的阶段,没有机会掌握用餐的基本技能,所以本班幼儿在幼儿园里进行用餐时,笔者常常发现小班幼儿技能掌握不足。其中包括洗手、叠毛巾、吃饭等基本的用餐技能。具体体现为洗手过于形式化、只是单纯的使手沾上水,叠毛巾的操作要领掌握程度趋于零、拿勺子选用反手等等
(三)家园步调不一致
幼儿园是一对多的教养模式,而家庭是多对一的教养模式。在家庭中,多个成人照顾一个幼儿,很多事情都是由成人包办代替,幼儿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用餐习惯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在小班幼儿入园后,就餐形式发生极大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由包办式喂食转变为幼儿独立就餐。另外究其就餐时间而言也是影响幼儿就餐教育的一个关键点,具体来说,现今幼儿园的就餐模式是两点一餐制的,也就是两个午点一个中餐,而仅仅依赖中午一餐来培养幼儿的就餐礼仪是极其困难与不现实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笔者利用儿歌先行的教育方法,多方面多途径利用儿歌培养本班幼儿的用餐礼仪。
二、概念界定
(一)儿歌先行的概念
教师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诵读的、幼儿易懂的图案形式的儿歌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用餐礼仪的相关知识,在用餐前、用餐中、用餐后利用儿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
(二)儿歌先行的特点
1.贴近幼儿兴趣。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富有童趣的内容都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是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其中。
2.易于幼儿接受。儿歌以一种简单明了的形式传达出表达的信息,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
(三)儿歌先行的作用
1.通过儿歌先行,认识用餐礼仪的重要性
如儿歌里存在的动物之间对比的小故事等能让幼儿更加深刻明白学习用餐礼仪的重要性
2.通过儿歌先行,规范用餐礼仪中的行为
像六步洗手法等包含用餐行为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用餐礼仪。
三、儿歌先行的设计
本文为了让幼儿最大限度的学习用餐礼仪知识,掌握基本的用餐礼仪,选择以符合儿童心理状态的儿歌为介导,用一种贴近幼儿兴趣、相对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将从“儿歌的选择”、“儿歌的运用”、“家园协作”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儿歌在用餐礼仪培养中的实践。
(一)明确要求
首先,笔者应该明确小班幼儿用餐礼仪有哪些要求,明确了具体的要求之后,才能够选择合适的儿歌进行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如用餐礼仪主要包括进餐前的心理准备、餐前盥洗;進餐中的技能掌握、习惯养成;进餐后的整理、盥洗。概括归纳为以下几个要求:
1.文明排队,耐心等待。
2.认真洗手,节约用水。
3.端正坐姿,安静就餐。
4.善用餐具,独自进餐。
5.拒绝挑食,营养均衡。
6.桌面地面,保持干净。
7.整理餐桌,热爱劳动。
8.擦嘴漱口,自我服务。
在利用儿歌先行培养本班幼儿学习用餐礼仪之前,使幼儿知道以上良好用餐礼仪的要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的方式将以上要求进行呈现,既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达到笔者的目的。
(二)儿歌选择
选择合适的儿歌,需符合幼儿的心理状况及就餐礼仪的针对性教育
1.针对性强
首先,明确学习儿歌的目的是培养某方面的用餐礼仪,而一首儿歌的表达是有限的不能包含全部的用餐礼仪知识,所以选择儿歌时针对性要强。用餐礼仪包括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三部分。进餐前解小便、洗手、拿取毛巾折叠、自己拿取饭菜,进餐中不讲话、拿勺子吃饭、保持桌面整洁,进餐后擦嘴、整理餐桌餐具、饭后盥洗等。所以可以针对这些小的用餐礼仪选择适合的儿歌。
2.趣味浓厚
当幼儿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从中感到趣味性,那么他们会更加愿意再次去接触和获取。所以在儿歌的选择上便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以活泼生动的儿歌告诫幼儿应该熟知的礼仪知识比枯燥的语言来的更为有效。当然也要适当考虑幼儿的年龄层次来挑选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儿歌。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考虑,不同环节选择相应的儿歌进行引导,进餐前我们可以选择《洗手歌》、《进餐礼仪歌》等,进餐中我们可以选择《吃饭歌》、《红萝卜,绿青菜》等,进餐后,我们可以选择《小毛巾》、《漱口歌》等。
四、实施途径
本文根据儿歌先行的前期设计,具体实施途径如下图所示:
(一)运用多种形式,多元学习用餐礼仪
1.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幼儿学习同样的活动内容,并从中获得某些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用餐礼仪中,集体教学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在小班幼儿刚入园就餐中发现,幼儿不愿独立进餐,为了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利用儿歌《啊呜啊呜吃得香》作为集体教学活动。
啊呜啊呜吃得香
小兔自己吃萝卜,啊呜啊呜吃得香。
小猫自己吃小鱼,啊呜啊呜吃得香。
小狗自己吃骨头,啊呜啊呜吃得香。
宝宝自己来吃饭,啊呜啊呜吃得香
这个儿歌的针对性强,富有童趣,而且郎朗上口,适合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在集体教学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2.实时学习
实时学习指的是在幼儿进行用餐时进行的学习。是指幼儿在进行某一用餐环节中,利用儿歌来引导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的一种动态的教育方式。例如,幼儿在进行用餐时,发现个别幼儿挑食现象严重。这时教师可以轻念关于这方面的儿歌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如儿歌《吃饭不挑食》
吃饭不挑食
吃饭不挑食,
小羊爱吃草,
小鸡爱吃米,
小兔爱吃菜,
小猫爱吃鱼,
我是好孩子,
样样都爱吃。
这首儿歌内容短小、侧重点明确,旨在引导幼儿不挑食。特别是“我是好孩子”这句有激励作用,教师通过轻念这个儿歌,使个别幼儿立刻意识到挑食的坏处,接而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3.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摆弄、操作材料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在儿歌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中,区域游戏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阅读区和角色区最为重要。在阅读区中,投放一张张关于用餐礼仪的儿歌图片。直观形象的图片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观能动的去阅读特定内容的图片,这种形式方便幼儿观察阅读,能较为有效的学习基本的用餐礼仪知识。例如集体活动学过的儿歌《啊呜啊呜吃得香》,可将图片放入阅读区供幼儿继续学习。在角色区中,增加就餐人员的角色,一部分幼儿扮演厨师,一部分幼儿扮演品尝的人,扮演品尝的幼儿在就餐中利用已学儿歌来规范自己的用餐礼仪,如《好宝宝》。
好宝宝
好宝宝,吃饭了,
小饭碗,手扶好,
小勺子,快拿好,
绿青菜,红大虾,
啊呜啊呜吃个饱。
这种游戏式的角色扮演,能让幼儿在娱乐之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更好的达成教育的目的。
4.图片呈现
图片是一种色彩和形态的结合体,能带给幼儿直观的视觉感受,。于环境中大量投放符合幼儿心理状态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用餐礼仪的知识。例如,在饭前洗手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会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并且洗手过程趋于形式化,那么在洗手间以儿歌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洗手,效果显著,如
洗手歌
小狗汪汪叫,肥皂手心搓泡泡,
猴子很着急,手背也要搓泡泡,
孔雀开屏了,双手交叉搓指缝,
鸽子飞得高,大拇指转转洗得到,
小鸡手心啄小米,好像指甲挠痒痒,
大象鼻子卷树枝,最后要帮手腕忙。
另外将用动物为主角将洗手的步骤画下来,塑封之后贴在卫生间的洗手池上,每次幼儿看到这六步洗手法的儿歌,看到可爱动物的洗手过程,便很自觉地按照六步洗手法去洗手,每一步都不会落下。
5.视频观看
动态的图片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利用餐前餐后的等待环节,播放有关用餐礼仪的动画儿歌,幼儿在直观的动画中学习儿歌,在儿歌的引领中知道某方面的用餐礼仪,例如儿歌《小毛巾》
小毛巾
小小毛巾爱玩水,
洗了眼睛鼻子嘴,
还跟耳朵亲亲嘴。
通过观看这个儿歌视频,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如何用毛巾来擦嘴,比中规中矩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二)提倡家园协作,双向培养用餐习惯
现在教育的模式是提倡家园共育,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了。在儿歌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中也不例外,具体阐述如下:幼儿园每日的两点一餐中,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已经可以基本掌握用餐礼仪,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但小班幼儿心智未完全发育,离开固定的环境其行为习惯未必能很好的保持下去,所以如果家庭教育不同步,在家时又会恢复不良的用餐习惯。这会使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家园共育显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借助微信,家园同步
随着信息技術的迅速发展,为家园互动平台提供了技术条件,从幼儿园发展需要和家长实际出发,借助微信平台,共建家园共育,具体如下:a.建立幼儿园微信平台,展示教师用餐礼仪教育理念和教育要点,相应发布幼儿参与的重大活动和办园成果,让家长和教师实施同一空间的教育,在家庭用餐中,同样利用儿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b.创建微信群,提供一个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平台,教师不定时的发布学习内容,家长也可以在群里共同讨论幼儿的用餐礼仪的学习状况,用以沟通的方式来改良用餐礼仪培养的方式。
2.利用离园,短时沟通
家园短时沟通是指家园双方利用离园时间通过交流彼此的感情、观点求得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即在用餐礼仪教育中,对问题突出的个别幼儿,利用离园时间与其家长进行技巧性、计划性的沟通。交流关于用餐礼仪培养中的突出部分,让家长共同教育管理幼儿,以便及时纠正其不良的用餐礼仪。
3.巧用奖励,习惯养成
家园合作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家长努力配合的过程中,我们适当的进行奖励,一方面肯定配合的家长的行为,另一方面为其他家长作出榜样。设置用餐礼仪明星家庭和用餐礼仪进步家庭,每两周颁发一次,让我们班级里所有的家庭都参与其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实践成效
在小班幼儿用餐礼仪的培养中,经过多形式的运用儿歌,幼儿的用餐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此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个过程里,幼儿和教师得到了相应的成长,获得了对于自己而言都期盼可以达到的效果。具体如下: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了基本的用餐礼仪,以便在未来的就餐过程中以规范就餐独立自主的状态去完成就餐,另外多种形式的儿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对于教师而言,利用儿歌为媒介制定不同的礼仪教育促进了教师运用不同形式教育的能力,为以后的其他教学任务提供更为针对性的素材。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统一的教育模式,家园共育的实施,能让幼儿在双向环境里得到统一的礼仪指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
(一)幼儿
1.养成了良好的用餐礼仪
教师试图通过统的用餐礼仪的教育,以儿歌为媒介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幼儿各方面的用餐礼仪都有了明显的转变,相信经过长时间的儿歌教育,幼儿们的用餐礼仪可以成为定力型特性。
(1)卫生习惯
在卫生习惯的养成中,改变最为明显的是洗手过程。从最初的形式化洗手到如今的认真对待。大部分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洗手区域粘贴的动物图片,和教师一起轻念六步洗手法的儿歌完成洗手过程,可以发现幼儿在这个过程里,认真的清洗双手,不会拉下任何一个步骤。
(2)饮食习惯
在饮食习惯的养成中,个别挑食的幼儿在儿歌的引导之下,能够努力去食用一些之前从未尝试过的食物,例如从不吃绿色蔬菜幼儿在学习了挑食的儿歌以后,能够尝试吃青菜,并慢慢喜欢上绿色蔬菜。
(3)技能掌握
在技能的掌握中,通过儿歌的教导,幼儿在朗读和倾听儿歌的过程里,依照儿歌内容规范拿好小勺,扶好小碗,端正姿势,独立自主的完成用餐活动,并且用餐结束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可以自主的整理桌面,把碗和勺子放到餐具回收处。
2.发展了语言水平
儿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朗朗上口富趣味性,在每日用餐礼仪教育过程中,幼儿会大量接触儿歌,这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发展其所处年龄段应该掌握的基本语言能力。
(二)教师
1.促进多形式的教育能力
儿歌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用餐礼仪的形式多样化,具体体现在集体教学,区域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合理灵活的运用不同的儿歌来引导不同的教育模块,还要以不同的形式来丰富教学的内容,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助于形成多形式的教育能力
2.培养思考能力
教师在决定利用儿歌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用餐礼仪的同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思考此儿歌能被运用于什么用餐礼仪的教育中,以何种运用形式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及如何巩固本次教育的全部课程内容,这一过程中,教师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极大的锻炼了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能力。
3.增进了教育互动
现在的教育是家园互动式的,这种双向互动教育的模式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联系和交流,幼儿园里得到的用餐礼仪的教育在家庭教育里也需要同步更新,彼此之間的配合和沟通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互动。在关于幼儿教育的问题上共同商讨,磨合出最适宜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和施教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德泽.3-4岁幼儿进餐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3-11
[2] 宋维妮.儿歌的教育价值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39
[3] 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