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学科组的一项最新成果,完善了亚洲萤火虫的系统发育研究,并为深入揭示全世界萤火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研究所董志巍和刘贵春等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兴等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对昆明动物研究所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共计15个属23种部分亚洲萤火虫樣品进行了测序,获得了它们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糖体DNA,其中11属22种萤火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糖体DNA均为首次报道。深入研究表明,萤火虫的共同祖先具有成虫生物荧光。
生物荧光是进化生物学最有趣的现象之一,主要用于警戒和求偶交流。因此,自达尔文时期甚至更早,具有生物荧光的类群就吸引着众多生物学家。萤火虫是最著名的陆生发光生物,而萤火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仍有诸多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对生物荧光起源与进化这一有趣现象的探讨。
(摘自微信公众号“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