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做了一次梳理,发现截至12月中旬,我们竟已送别32位院士。从年初的“材料院士”涂铭旌、“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著名物理学家梁敬魁,到下半年的我国小儿血液病学科创始人胡亚美、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再到上周刚刚离去的“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著名病毒学家田波……一个个功勋卓著的名字,接连出现在讣闻里。
无论中外,科学家总体上比较低调,远离聚光灯确实是科学工作的常态。不少院士的成就与贡献,离世的时候才为大众知晓。自然地,很多人呼吁媒体多讲讲科学家故事,让杰出科学家成为“国民偶像”,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让科学事业后继有人。
2019,痛别院士格外令人伤怀,还有一个背景是,中美经贸摩擦、“华为事件”“IEEE审稿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对华为员工及华资助的个人参与审稿作出无理限制)”等热点事件,一定程度上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如果不能自主掌握核心科技,随时都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甚至受制于人;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用创新托举中国梦,我們需要更多优秀的科学家,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的风范,接力奋斗,让人力大国成为人才强国,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我们希望,故去科学家的故事永久流传,他们的名字长久被传颂。这些科学家,让人不舍,更催人奋进。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一定会涌现更多“领风骚”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