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芊霓 江波
如果追溯人类对自然草木的感知历史,那就像我们对自身历史的探索一般漫长。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开始培植荷花、金粟兰及香蒲作为观赏植物,《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花言情,花卉植物出现在家具、建筑、服装等装饰上,世界各大城市以花为媒,评选市花为城市名片代表……人们对草木的喜爱与追求一直有迹可循。
3 月 22 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深圳首届综合性国际花展“粤港澳大湾区·2019 深圳花展”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举行为期 10 天的活动。海内外 1100 多个新优花卉品种、100 场公众活动汇聚成一场花事嘉年华,吸引 71.6万人次前往观赏。无论我们的城市如何变迁,草木始终相随。这次不如以花为媒,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花语中探寻关于生活的灵感。
坚韧顽强
香港电影《岁月神偷》中,有一种植物贯穿着整部影片,片头与片尾都出现过它的身影。片尾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由任达华饰演的父亲从野地里拔出一株开着红花的树苗,移栽到儿子墓前,树上的尖刺把父亲的手刺得鲜血淋漓。这株植物是九重葛,中文学名光叶子花,又叫三角梅、叶子花、簕杜鹃等。九重葛的花语里,有着坚忍不拔、热烈而顽强的象征。导演正想借助这份花语表达香港勤奋拼搏、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精神,借此呼应影片中“一步难一步佳”的信念。
九重葛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一场春雨,一怀春阳,它便能拉开生命的姿态,将花枝垂于窗前。花朵聚生,却没有香味,按理说很难吸引蜂蝶来为它传授花粉。对于生存,它有自己的“绝招”:将紧贴花瓣的苞片增大,并“染”上红、黄、白、橙红、红白相间等多种艳丽的色彩,用夺目的花瓣吸引蜜蝶成为它的座上常客。
九重葛的几个名称也颇有意思。叫作“九重葛”是因为它彩色苞片重重叠叠,“九重”是形容其多。被人们叫作“三角梅”是因为它花型如梅,三张苞片呈三角形排列。而“簕杜鹃”的叫法则与粤语语义有关。盛花期的九重葛与杜鹃相似,但枝条带刺,粤语中称“刺”为“簕”,故而有 “簕杜鹃”的称呼,但后来被人误写为“勒杜鹃”。要是了解“刺”与“簕”的缘由就不易误写。
九重葛在祖国各地的通俗叫法不一,并不妨碍它成为人们欣赏的植物。香港隔岸的深圳、珠海、江门、惠州几城陆续将它选为市花,足见人们对九重葛的认可。能成为市花,当然不仅是它积极向上的姿态与这些城市所推崇的生活态度契合,也与它在这些城市的生长习性有关。“不拘墙头、路旁 / 无论草坡、石隙 /只要阳光常年有 / 春夏秋冬 / 都是你的花期”是舒婷对它的赞颂。勤勉丰花的九重葛寂寞又热情。季节一到,只要雨水和阳光,它就能开遍各个角落——城市、乡村、山涧、溪地,只要有土壤湿润就能开出帘幕深深的花墙,不管有无人欣赏,它都能开出一季花事,一季热情。九重葛植株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
从广西大学秀园校区 7 层楼高的“网红”九重葛瀑布,到珠海凤凰路的九重葛天桥,“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 足以形容它的娇媚风韵。倘若开车路过种有九重葛的天桥,藤蔓沿着桥面垂落而下,穿过紫红色的花帘,花瓣在微风中颤动,水泥大桥也因它而透出生活的柔情,一直蔓延到每个路人的心上。
淡雅高洁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承载了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菊,花之隐者,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菊花从来不缺少追随者。王安石与欧阳修甚至为菊花落瓣不落瓣曾有过一场争论。王安石写诗:“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落满地金。”欧阳修认为百花中唯菊花不落瓣,戏笑王安石道:“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不服,说《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两位文豪的争论被传为雅谈。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气候宜人,各类植物花期接踵而至,四季常青。若说人们喜爱的花草,菊花要占其一。经常能看到一些商场或是公司门口摆放着黄菊。奇怪的是生活中颇为讲究讨个“好意头”的广东人,过年买菊花却很少人认为会有什么忌讳。在广东清明拜山的时用菊花祭奠先人,而菊花同时也象征着延年益寿,黄菊则对应粤语中“旺屋”的好意头。只是用于贺年的菊花不选购单色而是多色。红白喜事都会用上菊花,它在广东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985年,菊花以绝大多数的票选优势被中山市民推举为市花。中山最擅长养护菊花的当属小榄人。早在南宋时期,小榄就有赏菊的习俗,到了清代乾隆二年,小榄开始举办大规模的菊花盛会。从 1814 年开始,每隔一个甲子,小榄就要举办一次“甲戌菊花大会”。后来小榄人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旧例中人们一生遇不上两届菊花大会的憾事,时间间隔不断缩短。2006 年,“小榄菊花会”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中山几乎每年都会举办菊花会,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
追溯历史,栽种菊花的不止是中山人。中国各地栽培菊花的最早记载见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在宋代便有文人专门收集菊花品种,史铸、刘蒙等先后修《菊谱》,很多人对新培育出来的“莲蕊檀心”“金盏银台”等名贵花型大加称赞。明初大学士宋濂政务著作之暇,特撰《菊花谱》,收录品种 185 个。后来王象晋更于《群芳谱》中广收菊花 270 多种,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菊花欣赏与研究专家。
汉朝《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踩野菊供药肆。”可见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谈及食菊,就不得不提中山特色菊花宴,中山各大酒楼几乎都能品尝到以菊入馔的菜肴,其中菊花炸鱼球、秋菊酿鲮鱼、菊花豆沙汤圆、菊花炒牛肉最为常见。菊花盛开之时,淡蕊流黄,幽香脉脉。赏菊饮菊酒,咏菊品菊馔,随心适意,人生雅趣莫过如此。
以花之名
月有盈虚,雪有尽日,凉风难觅,唯花四时常开。当自然拥抱城市,花在生活中也有了新的温度。香港的洋紫荆,澳门的荷花,东莞的白玉兰,佛山的白兰……粤港澳大湾区花信常有。春光灿烂红情绿意,夏花静美含烟,秋可闻香寻桂采菊,冬有墨兰水仙相映成趣。生活在一座草木葱郁的城市,与草木相伴,以花为名,向往美好,花中自有灵感与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