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的几种方式

2019-09-10 07:22刘继英
关键词:狮王磨牙音乐

刘继英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提问,能够引领学生在认知乐理、感知歌词意境、感受旋律跌宕、领会演唱技巧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获得音乐潜能的开发。提问方式有:追问、转问、探问、反问。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能在教学亮点处、冷场处,学生迷茫处、错误处发挥独特作用。音乐课堂中,提问能够引领学生在认知乐理、感知歌词意境、感受旋律跌宕、领会演唱技巧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开发音乐潜能。本文主要阐明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的几种方式。

一、以追问的方式

追问,可以是上次提问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是对教学知识点的深化;可以来自预设,可以来自课堂中的临时生成。追问以深入教学为方向,以思维走向为路径,有时指向一个学生的疑问,有时指向一个话题,力求让对话向纵深发展。

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老虎磨牙》一课,我对学生说:“老虎下山什么也没找到,便发怒了。听,它开始磨牙,快速地磨牙,以发泄愤怒的情绪。你们面前都有一面鼓,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演奏方式来表现饥肠辘辘的老虎磨牙时的声音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展示了摸、磨、刮、击等各种模拟磨牙的演奏法。我问:“你们发现的鼓槌敲鼓面、鼓槌敲鼓身、鼓槌刮鼓梆上的钉子、鼓槌磨鼓面边沿的演奏方式真是丰富,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不过,老师想到的方法有的你们也没想到,你们能再试一试吗?”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新一轮的探究:“我刚才试了一下,手拿在鼓棒中央,上下摇动鼓槌,鼓槌的两头都敲在鼓面上,这个方法叫‘甩’。”“我觉得不一定用鼓槌,可以用手指弹鼓面,这个方法叫‘弹’。”不得不说,在追问的指引下,学生的思考更到位、更精准。从借助鼓槌让鼓发出声音,到拓展为使用鼓槌以外的物件,学生创意频现,令人欣喜。

追问,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打击乐器,初步感受到了民间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拓展探究,尝试改变打击的力度、速度、情绪等,丰富了音乐形象。

课堂因追问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理与理的交锋,情与情的交融。学生由不会到会,由粗浅认知到深入领会,轻松获取了新知。

二、以转问的方式

课堂中,对于某个问题,经常有学生的回答会离题万里或者答非所问,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提问的形式,巧妙地转移话题,提醒或启发学生,这也就是所谓的转问。转问一般发生在追问无效,或为了得到学生更多维、更到位的回答时。常用的转问方式有“谁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

和学生一起欣赏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狮王进行曲》,我先通过课件营造了美丽大森林的情境,让学生聆听音乐。听了一段,我暂停音乐,对学生说:“听,森林里的大人物将要出场了,你们认真听,猜猜这位大人物是谁。”听完音乐,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大象,有的说是狮子,有的说是老虎,一时之间争论不休。此时是转问的最佳时机,我问道:“你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斷音乐形象的呢?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顺着这个问题,有学生回答:“我觉得是狮子,因为从音乐中能感受到狮王的得意和派头。”有学生接着发表意见:“我也觉得是狮子,因为只有狮子的性格才会这样霸气。”又有学生说:“音乐中的脚步声有力又坚定,我好像还听到狮子转动脖子的嘶吼声。因此我觉得是狮王。”我又转问:“有没有同学关注音乐的开头?它能给你一点启发吗?”“哦,仔细听了下,一开始的音乐气氛会让人感觉到紧张,也许是狮王要登场了!”

一个转问,让学生化争执为理解,也使课堂走出了僵局,走向了个性化体验。我乘势转问:“你们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狮王的威风呢?”在学生眼中,狮王就是威风的化身。由此,他们积极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各种方式形容和模仿狮王的外形、声音、动作、神态等;用直观形象的图谱表现狮王行进时的样子(如图1);选择打击乐器小鼓和串铃模拟音乐的旋律动态,表现狮王的音乐形象。

教师另辟蹊径,用转问引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理解,最终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三、以探问的方式

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或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做出回答,或者回答肤浅、零碎、片面甚至是错误时,教师以探询的方式,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引导学生灵活转变思路,对问题做全面、准确、深刻而周密的思考。探问犹如脚手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攀上更高的台阶。

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乒乓变奏曲》,我先播放了两段节奏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对比聆听。音乐播放完毕,我问学生:“第二段音乐跟第一段相比,有变化吗?”“有!速度变快了!”学生马上回应道。显然,学生能快速地领会两段音乐速度的变化,但并没理解速度发生变化的真正含义。因此,我说:“下面请大家看老师随着音乐打拍子,看完说说老师拍击的速度有没有变化。”待我打完拍子,学生纷纷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打拍子的速度没发生变化。”“咦?那这是怎么回事?”我装作迷惑地问道。学生的求知欲完全被激发,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去探明真相。基于二年级学生乐理知识有限,我及时出示图2,为学生指点迷津。

看了图2,学生豁然开朗:“原来速度真的没变,只是节奏发生了变化。节奏排列变得密集了,就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觉。”

可见,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时,教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以探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探究曲调变化的原因,能使学生转向对音乐知识点内核的深度挖掘中,使思维达到新高度。

四、以反问的方式

从表面上看,反问是疑问的一种形式,但实际上它想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这种无疑而问的问句形式,比一般的疑问句语气更强。采用反问的形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穿透歌词的表面,进入歌曲的内核。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学生已耳熟能详,如何让他们唱出歌曲的神韵,唱美唱好,需要重点关注。在指导学生试唱时,我问他们:“水中的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吗?”学生肯定地告诉我:“不会,那是作者看着水中的鱼儿产生的想象。”“那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呢?”“因为此时作者泛舟湖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愉快歌唱,内心非常喜悦。他想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欢乐。”“对呀,有了这么优美的词,曲作者又锦上添花,大量地运用了弱起句式,还加上波浪形的旋律线,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为我们营造了泛舟湖上、微微摇曳的氛围。所以,演唱时,我们要用轻巧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来表达歌词的意境。”这样由反问串起来的探究,如重石击水,激起千层浪,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主动融视觉、听觉于一体,融饱满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深切的情感于一体,形象直观地演绎出了歌曲的轻快优美,有效达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效的音乐课堂提问能够凸显音乐教学的亮点,彰显音乐本身的张力,渲染独特的音乐课堂文化,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推动学生音乐理解力的发展。音乐教师要从细节做起,找准提问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带领学生在生动流畅的教学中体验音乐蕴含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朝辉.智慧理答 演绎精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2] 郝红梅.巧用四问,让发展性理答富有艺术[J].小学教学研究,2010(3).24,35,43,56,58,61,64,67,69,71,73,91,92

猜你喜欢
狮王磨牙音乐
狮王
磨牙
狮王上网
半颗牙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音乐
音乐
狮王生死情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