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静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简单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必要性愈加突显。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所谓有效课堂主要是指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其核心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此,本文将结合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构建有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最重要的基础。从当前初中语文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不少学生都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猫》一课,看到标题,人们立刻想到生活中的猫,于是教师课前展示了九张各种猫的图片和几段猫的叫声,通过模拟实际将学生带进课文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快速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分别在三种不同情绪的配乐中范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尝试听音乐,在初步感知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学生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为何同一篇文章有三种不同的情绪?每一种情绪代表了什么?文章先后描写了家中三次养猫的经历,却在文末悲痛地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为何一个爱猫的家庭永不养猫?像这样通过创设情景,让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学生会对文章产生浓浓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学习主动性,或许学习效果更佳。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生本”是其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探究,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描写了对母亲深刻的怀念,在教学时,为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同时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1)从这篇文章几次提到秋天?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叙述的?(2)文章中写了几次在秋天看菊花?每次看菊花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3)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讨论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4)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描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5)怎样理解“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深意?最终,根据这些问题,再加上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见,合作探究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三、深入挖掘,独辟新境
经典的文章往往有极为深刻的内涵,浅层次的阅读和理解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需求,教师的有效引领和探究指导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同样以《秋天的怀念》为例,通过阅读,同学们很容易读出文章对母爱的歌颂,但往往会忽略母亲的伟大坚強,也更容易忽视作者从这一段人生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尤其是不能透彻地理解为何文章要命名为《秋天的怀念》。
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1)母亲当时处于怎样的境况中—自己病入膏肓;儿子瘫痪,意志消沉;女儿尚未成年;(2)母亲如何面对这悲凉的境况—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时间,放弃爱好,放弃尊严,直至失去生命。(3)这样的一位母亲换来了怎样的一个我—始终微笑着的史铁生。(4)文章之所以命名为《秋天的怀念》即用秋菊象征母亲与母爱,更加表明我终于成熟懂得生命的丰富内涵。
实践证明:读过课文与读懂课文有一定的区别,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独辟新境,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文章内涵。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意识和行动,引导学生拓宽眼界和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导向,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更是为广泛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语言知识有更加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对话训练,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学的效果。
例如,深受学生喜欢的文章《蚊子和狮子》《皇帝的新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范进中举》等名篇,都很适合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范进中举》为例,这是一篇著名的讽刺小说,情节夸张、曲折,故事情很强,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在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让每个小组自主分配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角色,在学生熟悉了文章语言之后,我依次让每个小组进行了角色扮演。最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可见,角色扮演同样是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改革的大环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归纳总结,并勇于创新,真正让课堂变得有效。并在此基础上,教授给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此,才能让语文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助手,帮助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思想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志瑛.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8,(80):63.
[2]史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