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它以美国内战为历史背景,刻画了郝思嘉这一蕴含浓厚的女性意识的核心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飘》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与书中所塑造的生动的女性形象是分不开的,作者赞扬了郝思嘉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的追求,同时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揭示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突出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执著,赞赏她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自强不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关键词】《飘》;郝思嘉;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沈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值早期女权运动兴起,部分妇女开始觉悟,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要求与男子具有相同的权利。《飘》就体现了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观点。郝思嘉生活的美国南方由于其独特的农业文化传统,男权意识仍然很强,妇女从小深受男权主义的压迫;郝思嘉追求爱情、生存、平等的生命,体现出她是一位积极向上追求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她敢于冲破世俗的禁锢,坚强、勇敢、执着地追求自我价值,代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对自主权的追求。她身上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做淑女,坚持自我
当时的旧南方,维持着表面的优雅华丽,残存着骑士时代的影子,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妇女如同娇嫩的花朵,紧紧依附于男人。她们承受着来自男性和女性自身的双重压制,处于附属的地位,应该无知、无能、无我和柔弱,博取男人的怜悯和爱意。在南方母亲们的谆谆教导下和社会的严厉监视下南方的女子丧失了基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完全服从于男性的价值取向,在自我牺牲、自我压抑中過着卑微的生活,若超越她们的家庭职责,就被认为是破坏柔顺服从、虔诚贞洁。
小说中,黑妈妈教导郝思嘉要做一个“淑女”。而要成为“淑女”,就应该在公众面前少吃东西。于是在去赴十二橡树庄园烤肉宴会之前,黑妈妈让她吃掉整盘食物,以免在宴会上多吃,损害了“淑女”形象。但郝思嘉却忿忿地说:“我讨厌老是没完没了的做作,想做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我讨厌胃口小,想跑却只好走,明明跳上两天舞也不觉得累,偏偏说跳一支华尔兹就要晕倒。我讨厌说什么‘你真了不起’,去骗那些见识还不如我的男人。我讨厌装作什么也不懂,让男人来告诉我,让他趁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由此可见,郝思嘉鄙视传统意义上的“淑女”,讨厌那种以男性的眼光来衡量女性的方式,她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郝思嘉向父权制社会公开挑战的“宣言书”,充分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追求爱情,掌握主动
在男权社会的传统婚姻中,男人扮演主动的角色,而女人则扮演被动的角色。然而郝思嘉是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婚姻,这实际上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一种抵抗。女主人公郝思嘉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一直是小说的灵魂和主线。在两性的情感冲突中,在爱情与伦理道德的冲突中,郝思嘉展示了旧南方女性所没有的勇气和魅力,展现她爱的自主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郝思嘉面对爱情的态度来看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位新女性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对于郝思嘉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魄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时期说明。
1.少女时期。少女时代的郝思嘉充满了自发的反抗意识,她从小具有生气勃勃和不肯屈从的坚强性格,母亲的教导赋予她文雅的外表却磨灭不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还在塔拉庄园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郝思嘉,是一位美丽高傲、善于社交、总是赢得很多男性追逐的美人儿。她和其他矜持的淑女们不同,她很享受那种众星捧月被很多男性环绕的感觉,在感情上,她是主动的,她享受着自己给自己创造的甜蜜。当她知道她一直深爱着的卫希里快要结婚时,她甚至立即撕下了淑女的面具,不顾一切跑到卫希里面前向他表白。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颠覆传统的举动。在遭到卫希里拒绝之后,郝思嘉没有碍于女性身份而掩饰自己的愤怒,甚至打了他一个巴掌。这个巴掌表现出郝思嘉在爱情中敢爱敢恨,她敢于大胆爱一个人,更敢于大胆恨一个人。
2.三次婚姻。她的第一个丈夫是媚兰的弟弟查尔斯。在抛下淑女形象,主动向卫希里示爱被拒后,恼羞成怒的思嘉在自尊和自卑混杂时,答应了查尔斯的求婚。婚后仅七个星期,查尔斯便病死战场。她亲手送葬了自己美好的少女时代,发出了“做寡妇还不如死了干净”的感慨。对于查尔斯的死她并不难过,她难过的是,别人都穿着鲜艳好看的裙子而她只能穿着黑漆漆的裙子。最终,她拗不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了舞会,完全把什么礼仪风俗抛之脑后和瑞德共舞一曲,开心得不亦乐乎,这是旧南方社会不能容忍的事情,体现了郝思嘉敢于和封建传统礼教做斗争,不受传统束缚的过人胆识。
为了筹集塔拉的300元税款,郝思嘉横刀夺爱,抢走妹妹苏埃伦的情人弗兰克,开始了她第二次的婚姻生活。婚后她不顾弗兰克的劝阻,抛头露面,干起了所谓男人的事业,招来闲言碎语,最后惨遭黑人抢劫。加入了3K党的弗兰克为了报仇,夜闯黑人区,自己却也不幸中枪死亡。郝思嘉第二次成了寡妇。在这段感情中,郝思嘉完全颠覆了传统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依赖和终极信仰。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女性敢于用自己的婚姻和感情来做筹码,郝思嘉为了获得300元税款来保护自己的庄园,毅然牺牲了自己和妹妹的幸福。这种气魄,这种武断的做事手法,这种把爱情和婚姻看成生命中一小部分的思想,已经是对传统女性婚姻观、爱情观的巨大冲击了。在那个年代男人永远是主角,女人永远只是一个附属物。但是,在郝思嘉眼里,男人、爱情、婚姻等至高无上的事物可能只是她的一个棋子、一个道具,郝思嘉不甘愿永远当生活的配角,她要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
尽管经历了两次婚姻,郝思嘉心中始终没有忘记那个魂牵梦萦的卫希里,并把这种感觉带进了第三次婚姻——和瑞德的婚姻。白瑞德是郝思嘉有生以来头一次遇到的一个比她更强有力的人,一个她既不能给以威胁,也不能压服的人,一个正在威胁和压服她的人。在白瑞德面前,她一方面是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另一方面又是拼命地抵制与反叛,无论对方如何对她一往情深,她却总是根本不放在心上。需要他帮助的时候就去找他,然后就把他抛到脑后,她的无知、自私导致了白瑞德的最后离开。后来,她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白瑞德再次找回来。她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 只要她下了决心就是了,她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郝思嘉与白瑞德的关系是与她的性格及女性意识息息相关的:郝思嘉可以抛弃别人,但她绝对不能容忍别人抛弃她,因为那是对她莫大的污辱,她绝对不会也不能承认失败,她要把命运操在自己的手中。在郝思嘉的潜意识中,有着强烈的对男性的征服意识。
三、支撑家庭,经济独立
她的独立意识却毫无疑问地在战争中增强了。当她在战火中冒着生命危险从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寻求安全和庇护时,面对的却是家里遭劫的一系列变故。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两个妹妹在疾病中挣扎。望着默默注视着她的一双双眼睛,面对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她没有绝望,没有气馁,下决心要让塔拉存活下去。年仅19岁的思嘉从此担负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她心中的想法无比清晰,就是要与命运做斗争并且在对命运的战斗中一定要获胜。因为这个誓言,使原本天天只顾着打扮到处参加聚会的郝思嘉迅速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为了生存,顶着日头站在棉花地里采摘棉花,不惜让自己的双手长满老茧,干着挤奶、劈柴、种菜等粗活;为了保护塔拉和家人,她还亲手打死一个来劫掠的北方佬,并机智地应付了北方官兵。面对困苦,她从未有过退却的念头,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渴望。她说:“我有许多女人所没有的东西,我有一颗十分坚定的心。”郝思嘉在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强,和战前郝思嘉的叛逆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见其女性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苦难让郝思嘉变得像男人一样坚强,她打破了“南方淑女”温柔软弱的形象,没有把自己当做男性的附属品,离开男性就无法生存。她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至今令人们佩服不已。经济的独立使她摆脱依靠男性供养的地位,从而使她的人格得以独立,自我价值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巍.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2]玛格丽特·米切尔,李美华译.飘[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4]付秀萍,徐圣稚.从《飘》的主人公斯佳丽身上看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2006(10):48-49.
[5]荆兴梅.《飘》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6-79.
[6]郭艳玲.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