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句

2019-09-10 07:22安石榴
百花园 2019年6期
关键词:旧书老三胡同

安石榴

当下的孩子们和过去的孩子们不一样了,不是同一个人类了。真的。单说一点,现在的孩子们说出的话,让人一愣一愣的,我服。反正我喜欢看他们说出的各种惊句,幽默,机智,切中要害,而且往往有一种含泪微笑的模样。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说出那些话。依我看,可能我有点儿倚老卖老,我都觉得他们的人生还没开始呢,或者刚刚开始,他们怎么看透结局的?这真让我困惑,但我服。我们那时候不行,傻。

说了这么一大套什么意思?这么回事,我听了一个故事,这故事让我想起孩子们曾经说过的惊句:你猜得了开头,猜不中结尾。

我给你们讲一讲吧。

小时候,我家住在胡同里头。我都记不得这胡同里住着多少人家了,反正很多,大杂院,或者单独的小柴门,全是平民百姓。小孩子到处都是,就像一切平凡的事物一样。有一户人家姓孔,兄弟三人,个头儿都不大,非常结实,抗揍型的,打仗很厉害,抱团出战那种,而且他们的战斗意识超强,虽然兄弟三人不在同一个年级,并非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每一个人警惕性极高,仿佛他们永远处于戒备状态,无论什么环境下,比如,课间、电影院门口、胡同深处,一旦有风吹草动,聚众或者喊叫奔跑状况发生,只要三兄弟不在一起,每一个都会跑去看看是不是自家兄弟有情况了。

他们自己不起内讧,团结得如同铁板一块。秩序是怎样建立的呢?别人家的父母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孩子起纷争的时候,总会拿孔家三兄弟举例:“看看人家,你们也学一学啊,人家是互相维护,怕自己的兄弟挨爹妈揍。你们呢,你们是费尽心机诉苦告状,就怕爹妈不动手,不往死里打!”

其实都有点儿夸张吧,就是说,孔家三兄弟也会受到父母的教训,那个时候打孩子算是父母的一种特权。老孔下手狠,他可能对拳头有信仰,但的确机会很少。别人家的父母未必不知道这点。孩子一降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只不过孩子要长大了才知道。

孔家三兄弟朝氣蓬勃地成长起来,长大了,就各干各的了。所谓成长,大抵就是要一个人面对世界。孔老大去当兵,1979年开始不往家里写信了,大家猜测他上了前线。他妈妈就毛了,从此不怎么说话了,整天站在胡同口望,往爱民街方向望。——如果从火车站过来,那是必经之地。他妈妈站在胡同口望,风雨不误,无论白天黑夜。那可不是几天,而是很久,很久。以至于,老邻居们见面——二十年前动迁都搬走了——说起老话来,都有孔婶站在胡同的身影。后来证实大家的猜测正确,孔老大带着一个三等功凯旋了。他一直保持着英雄本色,当了领导,直到退休。

孔老二爱好文学。一开始写诗歌,朗诵起来很带劲儿,第一句出左手,第二句出右手,第三句双手一起送出去。听众倒是没怎么样,他自己却感动得起一身鸡皮疙瘩。后来他还写散文、小说。也没有写得怎样,但还是非常热情地写,因为他发现女文友好看的多,会打扮,还挺甜的。其实也没他什么事儿。他结婚对象是同一个厂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师妹,结果就一同下岗了。下岗之前他就爱逛旧书市,文学青年嘛,后来干脆自己就干这个了。开个旧书店,自己看书也方便,去寻旧书还挺有故事的,回来就能写一篇散文发在当地报纸上。一次接了一个大活儿,清理一周后,他突然高烧,病情来势凶猛,第二天晚上他就死在医院了。医生说是出血热,补充说就是鼠疫。旧书惹的祸。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得十年开外了吧。

2018年年底,孔老三参加了一个圣诞派对。听起来挺洋气的,实际上就是一帮人聚在一起喝酒闲扯,专门扯些没用的。孔老三在一帮围在酒桌旁的人中认出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老邻居,女的,也到了大妈年龄了,所以话多,就跟孔老三从40年前聊开了。聊着聊着,大妈就叫着他的小名说:“三儿啊,咱们那个英雄大哥走得早了点儿是吧?怎么说也不到70岁,好日子还一大把呢,你说是吧?”

孔老三其实只用了半个耳朵应付,嗯啊过去了,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说:“娟儿,你说啥?”

大妈说:“我说啊大哥走早了,他还有福分没享完呢!”

孔老三打断她:“你说啥?”

大妈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就明白了,说:“你不知道你大哥去世了?”

孔老三先听到了一阵轰隆隆巨响,仿佛一座坚固又庞大的建筑轰然倒塌了,那震荡一波波冲击着他。他屏住呼吸,静静等了一下,然后才听见了自己的声音,他说:“我大哥去世了?啥时候的事儿啊?”

猜你喜欢
旧书老三胡同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就是不当贫困户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诛心
东明胡同
王老三进城
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