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视觉优先”原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2019-09-10 07:22任金锋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任金锋

[摘  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基础工程”,是确保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更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民心工程”。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绝不可忽视,学校就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视觉优先”;小学德育;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基础工程”,是确保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更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民心工程”。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绝不可忽视,学校就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纵观当前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较多的教育误区,如学校道德教育呈现出说教式的传统现象;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等。其中,利用班队课和集會进行说教式的宣传教育形式普遍存在,据调查和实验,我们发现这种传统说教对于班级统一宣传来说,学生明理的效果是极低的,很多学生反映:没有完全听,甚至没有听。如此教育,哪里有什么效果可言。

于是,我们作为小学品德课教师,就开始研究:怎样的德育教育效果会让学生感兴趣?怎样的说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用什么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什么途径便于在学生之间传播(从而达到“人人都是德育老师”的效果)?一系列问题促使我们开始研究:视觉化的德育。

无独有偶,我们在报刊上发现: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这充分说明:人类接收信息的时候,视觉占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这一研究结果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是: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的“粉笔加讲授”(说教式)方法,大部分信息只能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这五种感官必须协同活动才能完成。从信息传输理论上看,每种信息传输通道(与人类感官相对应)传递信息的效率不同,疲劳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变换信息传输通道,尽可能地使学生的不同感官,才能有效地、全面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然而,其中视觉优先的特性,正是我们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就会让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倍增。所以,我们尝试着将“视觉化”的情境运用到德育教育中。

一、将漫画运用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

漫画是一种用简练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漫画的题材大到政治领域,小到生活细节,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人心智的功能;其夸张概括的造型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小学生更是喜闻乐见。于是,在每次主题班会上,我们德育处都根据每周的德育主题在百度上搜集相关主题的漫画,如果没有,我们也会邀请美术组的老师画一两幅,做成课件,改变以往文字多(甚至没有课件)的现状,学生一看便被漫画中夸张的形象所吸引,继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漫画,明白了其中发人深省的道理,是非对错自然一目了然。比如:我们本周上《公交车上的文明礼仪》一课,我们结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创作了一幅幅漫画,引入课堂,警示教育效果特别好。可以说:漫画就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二年级的班级,其效果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好。

二、将真实照片运用到德育教育中

我们从一个实验得到启发:视觉是优先的。李校长在开会时大声提示:让我们双手握拳交叉放在胸前,而他的动作则是双手合十放于胸前,结果老师们都没有按照他的语音提示做动作,都做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的动作。老师作为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于是,我们大胆在主题班会课上,将相应德育主题的照片放在课件中,加上旁注,学生一目了然。

当然,在选取德育类的照片时,要求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甚至可以摆拍,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处处留意身边的素材,随手拍照收集,做一个德育教育的有心人,树立“事事皆德育”的观念(特别提醒:涉及到孩子隐私和形象照片要注意脸部遮挡)。

照片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有正面教育的,有反面曝光的,在具体运用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己总结、内化图片所反映的道理,如果在主题班会上加以提问考察,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复杂的道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我们根据这个原理,还设计了“学生三雅曝光台”,展出一些不文明行为的照片、禁毒教育宣传照片等,引来不少学生驻足观看,想必宣传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将视频资料引入课堂

现代社会早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几乎无处不微,无时不微,无微不谈,可见,微势力的影响,所以,很多电影和动画片通过故事载体传达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尤其是小学生,更喜欢这种动态加有声的视频,如果我们在主题班、队会上加入这种微视频片段,效果岂不是顺应了孩子们的心理?

所以,我们大胆尝试,将微视频插入课件,打包发送给班主任老师,德育处并及时到班检查。比如:教学《学习残疾人的精神》时,我们将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视频播放出来,老师还没有开口,学生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当然,我们德育工作者也要不辞劳苦,实时录制或下载。

四、变“国旗下讲话”为“国旗下微活动展示”

每周升国旗,常规做法是进行“国旗下讲话”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殊不知,再精彩的讲稿,又有几人专心听讲,大多索然无味的讲话人的“单边行动”,令人哭笑不得。我们再一次根据“视觉优先原理”,改变以往“单边主义”,在演出台上举行5分钟“国旗下微活动”展示。时间虽短,但全校师生(特别是学生)带着看话剧的好奇心看完展示,一个个微小品,发人深省,远远胜过枯燥乏味的演讲。

总之,一切枯燥乏味的单边说教,是与读图时代格格不入的,因为,通过声音获取信息远没有通过视觉获取来得直接。就德育教育而言,学生要将声音转化为可理解的道理需要在大脑里“图形化”,这是人类“大脑处理器”的正常生理现象,所以,我们将一个个德育目标“可视化”,就能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其中的道理,是非观念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