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银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本文作者就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初尝试,总结并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初尝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本文作者就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初尝试,总结并与大家共勉。
一、确立生活理念,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反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生活”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20多次,它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要求深刻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议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涵的语文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生活在先的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的。当前的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和创造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态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用贴近生活的风趣、幽默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引领学生学习,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二、反复朗读感悟,体验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去体验生活,加深感受。如:《荷叶圆圆》一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荷叶的美丽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对荷叶的喜爱。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使学生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心情,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反复朗读,寻找感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去体验美、理解美、感悟美,当时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观察生活细节,认识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回忆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会懂得学习语文,因为语文学习的就是每一个生活细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让教学细节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匆匆》一文文质兼美、语句含义深刻,是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绝好课文。但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从课堂的加分钟得到深刻体会,作为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先课前布置,时间的悄然流逝对于同学们而言可以说是熟视无睹,那么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留心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节,像吃饭时、洗手时、闲谈时等,从中体会时间的悄然流逝。然后再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深入理解下面语句的深刻含意:“吃饭时,时间从饭碗旁边流过;洗手时,时间从水盆边流过……”,“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了,这来去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对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学生们理解起来轻而易举,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在“如何珍惜时间”的交流过程中,都发自肺腑地表达出自己对时间真心、真意之情的珍惜。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细节来认识生活,通过认识生活来解读生活,既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心灵的洗礼。
四、注重教学过程。感悟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是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更要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上课伊始,教师可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导语,可用贴近生活的谜语、故事、图画、古诗等导人新课;初读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细读阶段,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让学生表演、画简笔画等多种贴近生活的方法启发学生感悟;临近课终,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疑难解决的情况,也可让学生当堂交流感受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或即兴引趣,或启迪思维,或巧妙点拨,或娓娓交谈,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体现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观摩他们的课堂实录,研究他们的教学过程,体味他们的课堂精彩,感受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的朗读,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纵观这样的教学,其精妙之处在于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而且综合性很强;学生所学层次分明、立体丰满,既有生活信息资源的获取,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逐渐提升和确立,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的课堂,无不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与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以互动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从而达到师生共同發展的一种教学理念。我们相信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语文教学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