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运道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在多种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具有竞争特征和需要肌肉用力的运动中,可能会出现伤害事故。本文借助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伤害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了事故起因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安全教育
引言:
体育学科具备一定特殊性,必须在室外或者运动场地教学。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也就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清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伤害事故类型,同时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式加以处理,确保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提升体育授课安全性。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诱发伤害事故的因素
1.学校因素
首先某些学校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育学科方面的管理制度更是稀缺。校方对此不够重视,而且体育教学理念落后。这些因素都使小学体育课堂纪律松散,上课较为混乱。体育学科管理制度没有实际价值,也从未得到落实。还有一些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差,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育健身器材简陋,运动场地地面不平,这些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其次,学校的财政收入多半来自于财政拨款,校方对体育设施投资力度小。学校无力负担购置体育器材、维护操场等等事项,从而导致事故频发。
2.教師因素
其一,某些体育教师本身缺乏预见性,无视伤害事故的发生先兆。其实在体育课堂中很多伤害事故都能提前预测。比如当小学生出现一些疾病征兆,或者动作不符合规范。其二,某些体育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早期的体育学科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传统教学理念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体育教师授课时并未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教案,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忽略小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甚至还会发生体育教师擅离岗位的情形。这些在无形中都促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安全性,致使校园体育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3.学生因素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玩,特别爱表现,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当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往往太过投入,以至于超负荷运动。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剧烈咳嗽、大口喘气、面色潮红等等现象。须知小学生年龄小,心血管尚处在发育期。如果长时间超负荷锻炼,就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甚至是损害。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并未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小学生运动负担。其次,小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等等因素导致其缺乏安全意识,在上课时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比如,奔跑时出现肌肉拉伤,磕碰摔伤,等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的相关措施
1.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必须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懂得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因此第一步应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借助于讲故事以及新闻的方式,传递给小学生有关体育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安全事项。这样做能够提升安全教育趣味性,便于小学生接受。第二步,进行体育安全宣传讲座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年龄。这一项工作想要顺利展开有赖于学校、家长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安全理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某小学校园曾经举办过安全主题的体育课,校方特意邀请公益机构教授学生制作仿生娃娃,同时还利用瓦楞纸制作操场等设施模型,以此来展示各类体育课堂实景,借助这种生动的形式提升小学生安全理念。
2.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资力度
学校不能只依赖于政府拨款,还必须积极发掘其他资金渠道。笔者认为校方可以通过社会资助或者自主融资的形式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还必须兼顾学校体育工作的进展来设置体育专项资金,每年都划拨固定资金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而且还必须安排人员对体育器材进行管理维护,保障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能。为了构建优质的体育运动环境,必须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3.家校双方配合
小学体育事故频发并非单方面责任,家长和学校都需要为此负责。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再度发生,家长和学校必须合作,对小学生安全问题予以关注,以避免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家长必须清楚小学生在校表现,和孩子积极沟通,对小学生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予以制止。比如女生普遍喜欢跳绳,家长就必须告诫孩子跳绳的安全隐患,比如绳子会打到其他同学甚至是老师,因此跳绳时必须确保四周没人经过。同时还必须告诉小学生辨别危险行为的方法,让小学生面临安全事故时能够保持冷静,提高对事故的免疫性。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让学生明确纪律,必须依照教师指示展开活动,不能单独行动。小学还必须注重新生见面会,这是一种适合巩固家校关系的最佳途径。因此校方可邀请附近医院或者社区店医护工作者为大家现身说法,提高家长对安全隐患的思想认识,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4.重视特殊体质学生的健康
每个班级都会存在一些体质特殊的学生,比如患有心脏病、哮喘病等疾病。这类学生如果参加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非常高,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在小学生入学初期,就必须依据相关要求对学生展开体检工作。校方还必须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记录学生的身体情况,根据医学意见判断学生能否参加体育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在确保其能够锻炼的同时,还能够保障人身安全。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就疏于要求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而是应该制定相关运动方案,比如低密度且负荷量较小的体育锻炼方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家长以及老师都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明确事故类型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教学投入、家校配合、完善管理办法等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小学体育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利华.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09):84-85.
[2]杨天江.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