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明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化的辅助思考工具。新课改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这一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文章理解能力,加深语文学习记忆力。初中语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加有条理地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优势;应用
引言:
语文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所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可视化思维导图来启发学生,改善学生的思维表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也可通过放射性的思维分析以及可操作、可视化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抽象阶段,转向为逻辑发展阶段。教师应当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理清思维的发展脉络,可以借助思维工具,例如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里的脉络发展作为重要线索。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有效地组织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进而加深文章的理解。在思考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充分调动,增强感官体验,将已有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视化导图,也能够加深学生的思维认知。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将阅读过程用思维导图进行表达,教师也能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理清学生的脉络发展。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发展了逻辑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修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知,正确引领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同学进行探讨研究,体味文章中的重要思想以及情感发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表达学生的内心感受,释放出更多的发散思维。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互相对比分析,教师进行点评,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预习。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感知文章的结构、脉络发展以及主要内容,或者是利用思维导图设定学习目标,将本周的学习目标进行整体规划,以及具体细分,利用课后时间做好有的放矢,提前预习和课后温习。
2.借助思维导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可以自主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学习,掌握语文文章中的整体脉络,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教师也能由此掌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对于出现的各类问题可以做出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利用弯曲的线条连接重点词汇,边讲边画,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文章的层次以及发展脉络,也能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对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将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根据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画成知识体系,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学生也能够了解到学习中要采用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春》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背诵这篇散文,降低学习的难度,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画出思维导图。围绕“春”这个核心,文中细致描绘了草、花、风、雨等春天的景象,比如在“春花图”中,作者就通过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了春花的特征,写作顺序具有层次性,还巧妙运用到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整个文章的基本机构就呈现了出来,学生在脑海中仿佛呈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从而更好地去赏析文章,感受其中的美感,这样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写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一直以来也是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头疼,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而且教师也没有什么好的指导方法。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难以真正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面对这样的困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样有助于解除学生的思想束缚,让他们根据可视化的图像来组织材料,完善写作内容,从而更加有条理地写作,有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例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以后,布置了一个叙述童年一件难忘故事的写作任务。可以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主题,写到导图的中心,比如“与伙伴们的一次玩耍”。然后发散思考,寻找与其相关的各种材料,并且进行罗列和筛选,确定写作顺序,哪些地方应该详细描写或简略介绍。比如游戏的过程和自身的内心感受就应该重点叙述,这样才能突出这个事件的难忘。这样就可以按照思维导图下笔写作,此时学生一定会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有条理,更有真情实感,从而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拓展语文学习渠道。通过亲自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清楚地掌握文章的主体脉络,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思维导图不仅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也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两者互相帮助学习,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轶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2):90.
[2]贺培启.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04):53.
[3]张迅.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语文,2016(08):122.
[4]郑国杰.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好家长,20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