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林
双脚脚内侧交替运球绕杆在日常足球教学中较为常见,但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并不能高效掌握这项技术。经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分段式”练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足球运球绕杆场地的特点,掌握场地内直线运球和变向运球的变换及运用技巧,且有利于足球教师在教学中分段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练习建议。
在30m×5m的练习场地内,在起点线至终点线之间设置5个间隔为5m的标志杆。足球教师将练习场地分为3段,第一段为起始段,第二段为过渡段,第三段为冲刺段(图1)。
起始段为起点至第2个标志杆的路径(图2)。
(一)运球特点:以直线运球为主,运球速度快。
(二)主要练习内容:第一脚球的处理。
(三)易犯错误
1.低头踢球,导致球的路线偏离。
2.足球基础较差的学生频繁触球,会增加失误率。
3.触球力量不稳,用力过大导致人球分离,用力过小导致运球时间变长,影响整体成绩。
(四)练习方法
第一步:多种方式触球到指定地点。起始方式因人而异,足球教师应组织学生学习多种起始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踩蹬球、脚内侧一脚踢球、脚内侧踢球+带球、正脚背一次踢球、正脚背踢球+带球等。
第二步:学生和球同时到指定位置。学生在跟球跑、触球后,第一时间跟上球,使身体与球保持一定距离,并和球同速。
(五)练习要求
1.学会观察。在练习中,学生不要盲目地低头运球,要抬头观察场上情况。
2.控制触球次数。学生从起点到达第一个变向点不超过3次触球,建议控制在2次以内。
过渡段为第2個标志杆到第4个标志杆之间的折线路径(图3)。
(一)运球特点:做到稳控球、紧跟球、微调球的方向、变向运球。
(二)主要练习内容
1.三步变向运球的节奏
以左脚踢球变向开始为例,左脚触球后落地为第一步,然后向前迈2步,分别为第二、第三步,随后把握变向时机,右脚踢球,注意控球的稳定性。
2.触球部位
脚准确地触球对带球稳定性有关键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脚触球部位过低或者过高,导致球上下跳动、磕绊等现象,可以通过踢固定球、双人传接球练习、个人带球练习等方法训练触球部位的准确性。
3.触球力量
触球力量适中是稳定运球的核心,力量大或者小都会影响带球质量。训练中学生触球次数不应超过3次,建议控制在2次以内。学生可进行固定距离的传球练习,由近及远掌握传球力度。通过此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用力程度,反复练习对控球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变向时机
掌握准确的变向时机,能有效减少失误率。足球教师可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通过运用“象限”让学生充分理解变向的位置,更轻松地掌握变向时机。在以标志杆为原点的象限上,第二象限与第三象限中间的线为底线,在底线上距标志杆2~3个球的位置(可以保证练习学生尽量贴近但又不碰到标志杆)为变向最后位置,向来球方向划出约15°的区域,称为变向区域,每当学生带球到此区域就做变向动作(图4)。
5.运球路线
一是学会观察,在练习中,注意抬头观察场上情况,不要盲目低头带球;二是学生与球的运动路线均应为“s”形,球贴杆滚动,学生在球的外侧,因此,学生的路线为大“S”形,球的路线为小“s”形;三是定距离练习及连续练习,在2个标志杆之间的路径反复练习,也可通过增加标志杆的数量来强化练习;四是限制场地宽度,限制场地宽度练习运球可减少“Z”形运球的发生,使学生探寻最佳运球路径。在练习中,学生可利用田径场跑道等现有地形,在场地长度不变,且已掌握变向时机、触球部位、触球力量等内容的情况下,在不同级别的场地进行分组晋级强化练习,如,可以将一级场地宽度设置为6个跑道宽,二级场地宽度设置为4个跑道宽,三级场地宽度设置为2个跑道宽,由一级场地到三级场地逐渐增加难度(图5)。
(三)易犯错误:学生的速度和球速不协调、变向时机把握得不准、触球力量不稳定、运球路线易呈“Z”型、脚触球部位或高或低。
(四)练习要求
1.稳控。掌握触球部位及触球力量。普通学生可进行双脚脚内侧运球,有足球基础的学生可以将单脚脚内侧和脚背外侧运球相结合,进行定距离、定次数运球和推球练习。
2.紧跟。大“S”和小“s”的运用,学生速度和球速相同。
3.微调。及时对球的运行路线进行微调。
4.变向。通过“象限”练习掌握变向时机。
冲刺段为第4个标志杆到结束线之间的路径(图6)。
(一)运球特点:触球加速,学生和球均快速通过终点线。
(二)主要练习内容:变向后,学生做射门练习,追球加速过终点线。
(三)易犯错误:学生运球过第4个标志杆时,使用的是非惯用脚触球,容易出现力量不足,将球踢向右侧场地造成出界的现象。
(四)练习方法:学生在左脚变向后,使用惯用脚右脚触球后做射门动作,身体追球加速跟进。
(五)练习要求:在终点线前放置自制简易球门,引导学生用力触球,并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射门练习,最终人和球均加速通过终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