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红霞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在实验室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贯彻实验室建设新理念。文章提出了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的措施,加强实验室信息管理,促进实验室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让实验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关键词】实验室;优化;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6-0234-02
0 引言
实验实训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弥补课堂理论学习过于抽象的不足,学生通过实验实训来理解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学生验证理论正确性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自由便利的学习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去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扩展。实验实训为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学生可以理解抽象的理论,在理解的同时思考实验实训现象的过程,强化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训中更好地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1 地方高职院校实验室现状和问题
地方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实验室建设以学院为单位,侧重于某个学科的建设,实验项目专业性强,开设实验的项目率低,造成设备专有性特性,设备利用率低。{2}实验类型比较单一。实验类型多以验证性和演示型实验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实验,很难培养大专生创新能力及促进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3}报废、闲置的实验设备很难再综合利用。{4}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校内各院信息标准不统一,采集不全面,学院各自为政,信息数据缺乏规范,信息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不能很好地共享,沟通不畅成为实验室开放共享的阻碍。{5}实验技术队伍工作动力不够、竞争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不均衡、权责不够清晰的现象依然存在,绩效考核不明确,实验技术人员主动性不高。
2 实验室优化措施
2.1 线上线下打通,建立高效的开放性信息平台
线上建立实验室开放网络信息专用平台,有了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各个学院实验中心所有研究型、加工型设备在网络上予以公示,显示各种设备的空闲时间,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中心的空余时间来实验室自行实验,实现实验、实践场地、设备的高效利用。线下通过实验室开放,打通专业间的隔阂,创建师生协同创新的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吸引其他学院的专业教师利用本实验中心教学科研平台进行创新,将前来进行实验、科研活动的教师直接转化为本学院外部专家团队,为本学院师生的设计创新活动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重新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具有开放的现实意义。
2.2 采用孵化器的模式,对跨学科领域的合作与创新进行支持
在服务社会方面,加强对外宣传,成立大学生创新中心,成立服务社会学生小分队,为企业、社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使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引进社会资源与企业基金对优质项目进行孵化,并进行产业化资源的引进与吸收。将产品设计落地,真正达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培养一批教师与学生的创业团队,从小产品做起进行扶持与培养,引入社会流行的创客模式,将技术和商业设计结合起来进行创业孵化,与一些政府创投与投资公司进行合作,力争2~3年内孵化成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2.3 建立实验中心导师合作机制
(1)设立导师群,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每位导师给出实验项目评审意见,导师认可的合格项目,认定为具备投资潜力。
(2)符合导师专业方向的实验项目,导师可以选择长期帮扶实验项目,调动导师积极性和与实验项目的紧密程度。
(3)导师对学校组织的各项大赛中的参赛实验项目和研发成果进行修正和辅导,提高实验项目成功率。
(4)以导师团为主,平时开展公开课,将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成员。积极开设创新与创业平台、人文与技术交叉教学平台,设计与学校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平台建设。
以教师团队为主体,课题项目工作室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级设计实验中心,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的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拥有信息化、智能化、快速设计、设计展示、培训中心、体验中心等多位一体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建立“高校创客联盟”,實验中心努力实现向全民开放共享。
2.4 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校实验室采用“6S”管理模式,“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要紧紧抓住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契机,强化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要在有限的资金下,整合现有人、财、物资源及兄弟院系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结合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从长远着手建设实验室。在兼顾基础的同时,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优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开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构建适合校情、特色明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中要优化实验室的建设,实训室优先建设的条件如下:{1}实训室建设的项目服务全院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群。{2}实训室建设的项目服务新开设专业。{3}实训室建设的经费来源渠道多,自筹(含企业捐赠)经费超过总经费的30%。{4}实训室建设的项目预期效益显著。{5}实训室建设的项目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实验室管理中要调动高校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必须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制度。高校实验室人员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实验准备:包括实验材料、耗材的订购、配置和储存,以及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的制定执行等,其工作量由进行实验的学生人数、实验时数、实验组数及实验准备的复杂性来决定。可对不同种类课程的实验准备给予不同的修正系数来调整复杂性的差异。{2}实验教学。{3}大型仪器的维护与分析测试:包括大型仪器的配置计划制订、调研、论证、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以及随后的操作技术学习、功能开发和应用及对用户的培训等。{4}科研工作:其一是通过测试服务、实验改进等支撑他人的科研工作;其二是围绕实验方案的改进、技术手段的完善及测试方法的创新等展开科研工作。{5}实验室管理: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实验室管理工作必须先行,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大型仪器预约测试管理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6}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等。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细化和完善教学、科研实验室。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室,拓宽实验室的功能,完善基础实验室,增加校外实训基地5~7个。力争建成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充分利用多种经费来源,购置和更新实验必要的仪器设备。保证实验材料费的投入,除了使学生实验能够正常使用,还能够对学生预约开放,满足教师科研;力争学校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维护费并逐年增加,实验室队伍建设基本满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实验技术研究、仪器设备开发的需要。
3 结论
加强地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合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优化资源,构建高效的开放实验室,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使得高职院校实验室的设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玲,汪海琴.提高高校實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9-160.
[2]侯凤才,张国华.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77-179.
[3]卿大咏,严思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实验室科学,2010,13(3):125-127.
[4]谭孝翠,毛缝银,张利.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77-78,176.
[5]牟志平,汪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 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401-403.
[6]黄少辉.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4-125.
[7]胡振球.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实验室CNAS 三合一评审资料准备的效率[J].广东科技,2015,21
(11):232-233.
[8]刘明忠,谢丽娟,王军红.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消费电子,2016,
8(20):162.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