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卷一,又名《焦仲卿妻》。这篇叙事长诗反映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被公认为是追求恋爱自由的男女青年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婆家焦家遣回,又被原生家庭刘家逼迫嫁给了太守的儿子,是一个被排斥与抛弃的角色。
作为被排斥与抛弃的角色,刘兰芝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一种是在某些层面上吸引焦仲卿向自己倾斜,另一方式是通过变形的方式隐秘地生存,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刘兰芝吸引焦仲卿向自己一方倾斜,利用的是“原欲”诱惑,即利用焦仲卿“本我”人格层次对其进行“魅惑”。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本我”是潜意识结构部分,它生来就有,体现的是生存所需基本欲望和生命力,如性欲、物欲等等,遵循着快乐原则。在文中,有以下话语值得注意:
一是关于刘兰芝嫁妆的话语: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二是刘兰芝遣归前严妆打扮的相关话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刘兰芝每天在焦家辛勤劳作时,并没有太多关于她打扮的描寫。反而在离开焦家之前,她极意装束,穿着华美的衣裙与鞋子,头饰、耳坠闪闪发光,走起路来腰际纨素的光彩就像是水流动一样;柔嫩的手指像尖削的葱白一样,而嘴巴像红宝石一般好看。这样的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实在与她刚被遣归的经历格格不入。笔者认为,在刘兰芝收到焦仲卿被迫遣归她的消息时,首先是用物欲来引起焦仲卿的注意:根据后面刘兄对焦家境况的描述,可以得知,刘兰芝丰厚的嫁妆对焦家的经济状况是有帮助的。其次,在遣归当日注意梳妆打扮,将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展现出来,以吸引焦仲卿的注意力,希望有一天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
但是由于代表整个封建社会的家长权威的焦仲卿母亲,其“超我”人格(“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及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内化的心理道德力量)的压制力量十分强大。作为个体,刘兰芝“原欲”的诱惑力是被压制的,并且,焦仲卿置身于封建官场的孝廉文化与焦家的孝子要求当中,其“超我”的力量往往较强,所以尽管他对于刘兰芝有所歉疚,也做出一定的争取,但是他终会在其“超我”作用下偏向自己母亲一方,抛弃刘兰芝。
被焦家驱赶出来后,刘兰芝只得寄身于娘家。刘兰芝对于自身情况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为了在娘家中取到生存的地位,她不得不顺从哥哥的心意,在后面母亲催促刘兰芝更衣嫁娶时,刘兰芝更是“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可以看出刘兰芝内心仍是非常不乐意的。但她只能暂时屈从,通过变形的方式隐秘地存在于刘家中。
然而焦仲卿提出的关于殉情话语“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激活了刘兰芝,因为在她的观念里,她在情感上受到了来自焦仲卿的认可,所以她也愿意放弃生命来实现她对爱情自由理想的追求——“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被激活后,在故事发生的可能性里,她又有可能被排斥,所以她必须反抗,才能不被强大的封建力量所吞噬。
于是,在这种情欲与封建社会体制的矛盾斗争当中,刘兰芝用“死”这种“行为艺术”展现她对美好真挚爱情欲望的追求。当然,这种“行为艺术”是不容于那个时代的,但是从内容与精神当中,却体现了生命的美感。
故事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起兴;在最后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尾,都是用美好的“孔雀”“鸳鸯”的意象来歌颂这种真挚美好的爱情。在全文最后一段当中,还有“行人驻足听,寡妇其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说明刘兰芝的思想、行为在历史发展中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
在刘兰芝身上,大众看到了种种封建力量对追求自己真挚爱情的女性的压迫,刘兰芝的“行为艺术”惨烈而痛苦,但她背后所展现的美感无疑是崇高而伟大的。因此,刘兰芝的生存斗争是胜利的,诚然,在她生前,她不得不用辛苦的存在方式来获取一席之位,结局是她走向了死亡。但是,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传统封建伦理的无言抗争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美感,将引领更多的人偏向她这一方,使她这个被“抛弃”的人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渐获得“正常文化形态”的地位。
在反抗封建力量、争取焦仲卿注意力的挣扎过程当中,刘兰芝展现的“行为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悲剧的崇高美感。作者把刘兰芝的爱情、婚姻、矛盾、利益等一系列因素都聚焦到一千多字的叙事诗篇当中,将刘兰芝在命运与现实的撕扯中的生存斗争痛苦放大,引发读者产生强烈的悲剧体验。由此观之,《孔雀东南飞》一文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在封建社会体制中,它无疑将女性的生存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代,它都在残酷的黑夜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让照进来的光亮激励更多女性去打破禁锢人自由的社会体制,勇敢地追求真挚爱情,逐渐使她们自身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走向正常的文化状态。
作者简介
詹晓悦(1997—),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