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恋 黄磊昌
摘 要:矿山废弃地是在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因此如何利用好矿山废弃地进行景观再生设计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废弃矿山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雕塑创作已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本文以废弃矿山环境中景观雕塑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雕塑在国内外矿山废弃地景观改造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探讨废弃矿山中雕塑创作在材料选取、功能作用、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丰富了矿山废弃地的景观再生设计的内容,为今后雕塑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中鉴定基础,使其生态价值得以再生,文化价值得以再现,这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雕塑创作
绪论:现如今,我国市场需求正在逐年扩大并受到局部利益的驱使,私人作业式的开采,低技术高浪费资源模式的挖掘等不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重点研究对象。
当代艺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雕塑也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雕塑作为承载着城市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环境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景观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关系着现在,也关系着未来。
一、雕塑在矿山废弃地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对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起步较晚,创作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以我国在这方向上的发展来看矿山废弃地的雕塑创作的现状较其修复之前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去实现雕塑在矿山废弃地中的最大程度上的应用,所以雕塑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在矿山废弃地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深入的探究刻不容缓。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活和文化环境不断改变,但雕塑创作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原地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变迁,那么如何将雕塑创作在能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更具创新性、独特性、艺术性、价值性便成为雕塑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应用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中雕塑创作方法应用研究
(一)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原则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原则对矿山废弃地进行保留、改造与重组,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景观的新功能。
1.保留原则
矿山废弃地内会留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矿产遗迹。它们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年代感,能够极好的唤起人们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意识。保留就意味着对场地内原有的遗迹尽量少的改动,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进行景观创作,最大程度上发挥场地的功能。
2.改造原则
(1)删减。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删减和弱化部分繁杂的景观视觉元素,以打造出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的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
(2)增加。随着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雕塑在景观再生设计中的应用也不单单局限于单纯的视觉体验,在创作过程中相对增加新技术,使景观设计从单纯的视觉体验延伸到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知觉体验。
3.重组原则
設计师们把矿山废弃地内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设备进行整理、开发和利用并对其精心的拆分与组合,创造出有其各自特点却和谐统一的新型再生设计。
(二)雕塑创作方法应用研究
雕塑在废弃矿山的创作可以尝试从局部到全面进行探索,即雕塑创作从细节上的材料选取、功能作用再到整体表现形式的设计构思进行分析和研究。
1.材料选取
材料的选取是雕塑创作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首先要注重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其次,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形式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对雕塑进行有规划的创作实施。如荷兰动感雕塑家泰奥·扬森用塑料薄膜、PVC细管、木头、胶条等四种不同材料的精心组合并结合新技术创作出无需燃料或发电的可移动雕塑,最后,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出具有独特肌理的新型雕塑,使雕塑创作凸显出场地内弥足珍贵的历史感并唤起人们对后工业时代的记忆与共鸣。
2.功能作用
首先,艺术家们需要用雕塑创作向公众传达积极向上的符合时代性的正能量思想。其次,注重考虑公众的参与与思考是雕塑创作的核心环节,无论是雕塑的材质、造型、颜色还是功能都应当以公众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为先进行创作构思,赋予雕塑创作更加人性化的美学理念。
3.表现形式
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雕塑体本身似乎与周围的空间有着一种连续性,不论固体部分有多大,都与周围空间组成了一个整体。”在最初进行设计构思时艺术家们不仅要考虑到雕塑在所处场地内与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也要使其协调于整体的环境和氛围。雕塑所选的位置、材料、色彩、尺度以及设计理念都要和周围的景观环境、建筑造型、公共设施组成和谐的构成形式。
(三)结论
新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艺术和全新的景观形式,雕塑作为重要的景观形式之一理应担起大任。本文在满足景观再生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了雕塑创作在材料选取、功能作用以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公众所追求的也在随之改变,雕塑创作在矿山废弃地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69.
[2]曾令香.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