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殷殷 李赛赛 范雨晨 高梓莘 王渝
摘 要:“限塑令”执行十年,塑料袋依旧我行我“塑”,白色污染仍然很严重,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国内外专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如“寻找替代品”、“转变国民消费理念”、“改善治理手段,明确分工分责”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限塑令;白色污染;法制对策;措施
一、研究意义
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在实行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十年之后,塑料制品仍我行我“塑”,特别是外卖、物流快递行业的兴起发展,加剧了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消费国之一,形形色色的塑料制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丢弃散落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还因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对生态环境形成了潜在危害。这些情况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我们作为法学生,也想为完善“限塑令”贡献一份力量。
从世界形势来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油价飙升,适当限制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袋制品,对国家的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环境保护来看,塑料袋制品易破損不易回收、不易被腐蚀、不易降解,将会对环境造成长期而具大的危害。塑料袋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如“二噁英”随空气被吸入人体后,将会导致一系列疾病。我国如今对塑料袋大多采取填埋的方式,而不进一步处理,占用大量土地,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其可持续利用;从公民素质来看,减少使用塑料袋,体现了一个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集体意识……完善“限塑令”迫在眉睫。
二、研究现状
国内专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看法: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知名环保专家董金狮的观点是“替身难找,不如替代观念”;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表示:准备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同时督促地方特别是城市加大落实力度;学者王自亮、陈卫锋通过对“限塑令”政策本身的研究,认为政策失范的原因包括对环保成本的界定和分配不合理,所规定的政策覆盖领域不全面,未对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分配以及缺少政策执行的矫正机制。
国外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MarylynCarrigan 教授认为限塑令是有成功经验的,她认为消费行为与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紧密相关,不仅要促进个人行为转变,还要改变各种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FrankCanvery在文章中指出2002年爱尔兰开始对销售点的塑料袋进行收费,效果非常明显;PamelaYeow 通过检验影响人们开始使用生活袋的态度以及人们如何劝说他人使用生活袋,分析了道德行为改变为什么会停止而不能持续下去,并指出个人在鼓励态度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各机构组织对消除意图——行为差距则是必不可少的。二者需共同作用才能影响持续的行为改变。因此了解态度改变的程度和行为改变到达的阶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
三、研究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十年限塑令也对中国社会环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我们的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人们也因其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是这点作用远远不够。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型商场和超市对“限塑”执行情况较好,而一些农贸市场、小型商店、小摊小贩等商家以及生产商、消费者生产使用塑料袋情况不太理想。我们认为,大型商场“实施到位”得益于其内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身竞争优势。相较于此,菜市场的小摊小贩则需要用提供免费塑料袋的方式来吸引客流;生产销售不合格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小作坊猖獗则是因为相应法律制度空白,政府打击力度不够;消费者习惯使用塑料袋而不是自备购物袋则是因为环保意识还不够。总的来说,政府缺少监管,宣传和打击力度也不够。
四、法制完善对策
我们建议实行“两头并行制”。
一方面,“堵”。扩大“限塑令”的范围,立法机关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措施,比如立法规定向对消费者提供塑料袋的个体或商店按数量征税。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延长监管链条,明确“限塑”的责任和监管,加大对免费提供塑料袋这种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厉限打击销售商与塑料生产商利用有偿塑料袋谋求高利的行为。
另一方面,“疏”。政府加大对环境科技发展的投资,开发真正意义上的塑料袋替代品,大力支持传统塑料袋生产商向环保袋生产商转型,建立激励机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将其与本土情况结合起来:提倡各大超市、菜市场、连锁店对其塑料购物袋收费的同时,也设定一些奖励机制,如“共享购物篮”,类似“共享单车”的模式,顾客缴纳一定押金,按时归还购物篮即可。完善和健全塑料制品再回收利用制度。
五、结语
十年“限塑”漫漫路,道阻且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付永胜,朱杰.绿色行政体系的建设研究,[J],载《环境保护》2004年第12期.
[2]苑秀芹.“限塑令”实施中的政府管理缺失研究,[J],载《前沿》2010年第6期.
[3]李亚威、黄荟宇.《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一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例》,[J],载《学理论》2010年第24期.
[4]杨羽.《浅析“限塑令”对塑料袋生产行业、经营性商家以及消费者带来的影响》,[J],载《才智杂志》2008年第13期.
[5]刘文静,《我国“禁塑令”政策引发的思考》,[C],载《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
[6]周浩.国外的限塑令[N].人民法院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