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明
【摘要】 教育学生要自觉遵从道德规范,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体验教育,包括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和角色体验。
【关键词】 情感 情境 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19-01
一个周末的黄昏,我在公园里散步。公园里环境优美,地面洁净。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的垃圾桶四周有几张沾满油迹的餐巾纸。我正想走过去捡起这些垃圾,旁边有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看见了,他迟疑了一下,也去捡垃圾。事后,男孩低声问我:“阿姨,你可以给我作个证吗?”“作什么证呀?”我疑惑不解。“我们的老师说,做一件好事就能奖一朵红花。”我总算听明白了男孩的意思:在学校里,学生做一件好事就能获得一朵红花。可男孩的这件好事是在校外做的,老师并不知道,只好让我作证了。我虽然答应了男孩的要求,但心里很不是滋味,男孩主动捡起垃圾只是为了得到老师奖的小红花,并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细细想来,身边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你要是问学生为什么要打扫卫生,他会说是为了清洁评比不扣分;你要是问学生为什么要捐钱给那些病重的同学,他会说是为了得到一本印有“爱心小天使”的荣誉证书;你要是问学生为什么放学要排队一个一个跟着走,他会说是为了不被老师责备……于是一旦离开了老师的视线,或者没有了评比的机制,许多学生就露出了另一面:对人冷漠,或做出乱丢垃圾、打架、偷东西等不文明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形呢?为此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要帮助别人、要讲究卫生、要遵守纪律、要知恩图报吗?不是的,学生们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但总是说得到办不到,或者不是真心实意去做。平时我们在交流工作心得时,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明学生能分辨是非,但为什么老犯错呢?”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們的学生自觉遵从道德规范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体验教育,我们不妨尝试以下的做法吧:
一、情感体验
在学校里做了好事,老师就给学生奖小红花、小红旗是一种常用的引导方式,这本身并无不妥,然而当老师把工作简单化,导致孩子把“做好事”与“奖红花”划上等号时,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本来我们给孩子奖红花是为了激励孩子去多做好事,但现在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做好事以后精神上的快乐与享受,而是得到小红花后面子上的光荣。也就是说,当孩子认为得不到好处时他们就可以不去做好事了。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奖小红花的学问,要奖得科学。学生做了好事,老师不能贪图省事,把红花一奖了之,而应该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如果孩子做了好事,老师应该在全体同学面前,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请孩子讲一讲事情的经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事情进行分析,发现闪光点,使孩子体验到一系列自我情感的变化:我做了好事,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呀!所以我要多做好事。最后,老师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就会使这次教育活动更完满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和情感的体验,学生们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会再为“小红花”所困,认知与行为也不会出现背离。
二、情境体验
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往往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拓展学生体验的空间,我们可以创设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情境,如创设“车上让座”或“在马路上扶起摔倒小孩”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创设“在家里为父母倒杯茶”的情境,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等等。在情境体验教育中,除了创设正面的情境外,有时创设反面的情境进行体验教育,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如开学初,学生的卫生习惯还未养成,经常乱丢废纸。于是我利用英语课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没用的废纸清理出来,并随便丢在地上。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垃圾场。学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我:“废纸不是应该丢在垃圾桶里吗?”我漫不经心地反问:“我们现在这样做,不是更方便吗?”对此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样不用老师讲道理,这种反面的情境体验将会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环保意识的新起点。通过创设正面或反面的情境进行体验教育,让学生积极参加各个方面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洽,达到“教、学、做”三者合一,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
三、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就是让少年儿童在体验教育活动中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明白做人的道理。比如现在的学生只会要求父母为自己做什么、买什么,很少真正懂得怎样爱自己的父母,爱父母只停留在口头上。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他们的父母呢?一位特级教师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位老师要求学生们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叫大家谈谈这感受。学生们一个个都叫苦不迭:腰酸、腿疼、累坏了、烦死了……教师耐心听完学生的牢骚后,说道:“你们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就感到如此辛苦劳累,你们可知道,当你们在母亲的腹中时,你们的母亲辛苦劳累了10个月啊!再加上你们出生后,父母为你们长大成人、成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当你们生病时,你们父母如何寸步不离守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不眠不休,还要完成家里的所有家务,还要担心你的病,父母不累吗?同学们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爱父母的情感油然而生。这一事实再次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必须要有学生的真切情感,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道德境界,提高遵从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小学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道德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把道德规范付诸于行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好少年。
[ 参 考 文 献 ]
[1]冯永刚.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应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