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稳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的特点、模式、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方法: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及现状进行深入总结,综合讨论各种优质产科护理模 式及管理的效果,总结:产科护理工作的改进方法和措施。结论:應当从产科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服务态度的改善、产科护理模式的优化以及产科护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从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产科;护理;现状;改进措施
1产科护理的特点及模式产科护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兼顾性”和“家庭性”。首先,护理对象均为女性,在不同妊娠阶段很容易出现身心波动变化,比如恐惧、害羞、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或情绪不稳定等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改进护理质量;特别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护理人员需给予足够尊重,并给予特殊保护。其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对象包括母体及围生儿,两者在生理与病理变化上存在独立性,但也能相互影响,护理人员在考虑护理问题、手段时,应以保护孕产妇的安全健康为前提,同时兼顾围生儿的健康与正常发育,两者同等重要且关系紧密。近年来,随着产科护理越来越提倡“以家庭为中心”,说明妊娠、分娩已经不仅仅与孕产妇自身有关,而对其家庭也具有重要影响,为共同参与团队式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考虑对孕产妇家庭成员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指导、护理技术指导及协助,如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孕产妇的妊娠、分娩全过程,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以促进产后新家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等。王雪贞等通过探讨“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该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1]。
王娜应用“以个体为护理中心,重视家庭支出作用”的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统计结果表明能有效减轻初产妇负性情绪,缩短分娩进程,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满意率[2]。张玉乡、谢明静等则考察了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认为此种模式具有较高的护理服务质量,可缓解产妇的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提高产妇对孕产知识和婴儿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促进产妇与婴儿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2产科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鼓励二胎政策的实施,近两年来各大医院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增多,而医疗卫生系统以及广大患者对产科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高龄产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产科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可以看到,现阶段的产科护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安全隐患和严峻问题。就目前而言,孕产妇大多为20岁~40岁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具备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而且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服务质量以及职业道德要求均较高,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之间沟通顺畅无障碍。然而,医院产科的护理人员年龄同样多在20岁~40岁,外出进修学习机会较少,观念及护理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加上工作年限较短,导致其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服务质量有待加强,服务措施更偏向基础化,无法向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现有的知识水平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是否端正,与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直接关联,这是护患之间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妇在就医的过程中,身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伴发焦躁、恐惧、悲伤、不安等负性情绪,内心十分脆弱,愿意将频繁接触的护理人员视为可依赖者和倾诉对象。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容易将生活和工作压力带到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较差,护患沟通不到位,而且交流时存在语言及语气不当情况;或回答产妇、家属提出的问题时态度冷漠,表现出不耐烦状,无法体谅产妇所感受到的痛苦;部分态度恶劣者甚至嘲笑和大声呵斥产妇,致使产妇不满,造成护理纠纷发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另外,由于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目前除国家以及医疗单位制定的护理标准外,产科还没有较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体系,导致护理质量不高。因此,产科需要建立针对科室内部的护理体系,作为护理人员工作的依据,从而实施符合产科患者需求的护理措施。
3产科护理的改进措施及建议针对上述现阶段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改善护患关系。
3.1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业务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产科护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除了自身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知识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外,还需要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以此达到为产科患者提供具有较高水平、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医院应当注重产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要求产科护理人员不断拓宽知识面和丰富知识储备,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业务技术培训,提供进入大型医疗机构内进行产科护理工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努力提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2]。
3.2优化科内环境,强化护患沟通产科服务应明确以产妇为工作重心、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为原则,同时改善其工作态度。做到主动热情接待,努力为产妇进行心理、生活、护理,耐心回答问题,以解除其忧虑和不安,用理解、宽容的心态面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误会、抗拒、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尽可能减少冲突的发生。在护患沟通培训中,要加强人际沟通技巧,指导产科护理人员管理好仪容仪表、言行举止,避免因沟通交流不充分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还应了解患者内心所想,满足其合理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营造整洁、温馨、舒适的待产和生产环境,使产妇感觉病房内气氛温馨,能够保持心情愉悦,促使产妇不安、恐惧及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很多产妇都非常期待分娩,但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焦虑及不安等负性情绪,因分娩等相关经验不足,对相应知识不甚了解,加上其所在环境比较陌生、分娩疼痛非常严重,多数产妇出现悲伤、不安、紧张、焦虑、无助等,特别希望能够获得关照,尤其是丈夫的支持与陪伴。因此,护理人员应允许一位产妇家属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陪同在其身边,持续观察生产情况,多介绍成功分娩案例,掌握其心理状态,如发现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应尽量去除其影响因素,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分娩信心。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可经由专职助产士,给予适当药物或某些措施,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在围生期,产科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利用微表情等理论知识观察产妇行为举止以及表情变化,同时准确评估其心理状况,结合产妇自身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在与产妇交流时,应多采取安抚性、鼓励性的语言及行为,注意态度耐心、温和,促使产妇主动诉说其所想、所感、所愿。
3.3优化产后护理告知模式由于孕产妇在分娩后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较显著的变化,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预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产妇在分娩后的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产后护理告知包括产妇生理护理告知、新生儿护理告知、出院指导、产后心理告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分娩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将注意事项、护理操作目的及主要步骤、产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医学知识耐心温和地告知产妇及家属,同时发放配套的健康手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满足产妇合理需求,以此获取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提高产妇诊疗配合度,优化康复效果,最终实现母婴共同健康的工作目标。据文献报道,通过有效的产后护理告知,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并抑制产妇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程度,保证护患关系和谐。产后护理告知对于产科健康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并能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贞,陈妙,卢芳“.以人为本”产科护理模式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2):67-68.
[2]王娜.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初产妇负性情绪、产程进展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