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9-09-10 16:25:42刘安敢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刘安敢

【摘要】: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基础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非常具有实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老师要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措施。力求为小学语文教学做数据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探究

我国在教育事业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其表现是小学生已经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标课改的持续推进,要求老师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要与语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相结合,需要学生积累语言和文字两方面知识,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对知识加以运用。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要建立在学生了解文字的基础上【1】。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逻辑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名著,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对于文章中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探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机械地记,老师在课堂上单向向学生传输书本知识,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溜号、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无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很难构成知识体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会降低学习兴趣【2】。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學生领会课本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让学生任选一种动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心中的形象。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优秀作品展览,或者设置一些小奖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图画,将心中的故事分享给老师和同学,用文字和画画共同描绘孩子们心中的美妙世界,表达内心的情感。此时,老师要扮演成一位很好的倾听者,认真感受。

为了巩固知识点,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进行配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课文变成动画,拓展教学模式,丰富的课堂内容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配音过程中,用声音传递情感,表达感情,不仅可以纠正发音,可以培养孩子敢说话、敢发言。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拘泥于课本,要采用多样化教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为树立三观打下基础。

(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吸收知识,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词汇量,同时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老师可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书。例如:《爱的教育》是意大利日记体小说,文中以一个小男孩的眼光,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感人小故事,每篇文章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让学生懂得爱,体会爱,在爱中受到教育。在课前的五分钟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欲,将自己的课外读物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视野和眼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会得到提高。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加快对于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情、动作、神态等,根据图画的细节猜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学生可以体会深层次的含义,感受人物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刻探究,提高理解能力。与此同时,要经常提问,加深巩固重点。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毛主席挖井时卷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干了起来...干的热火朝天。”为了加深挖井人的形象,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画面中画轮太阳,挖井人头上画上汗水,这些细节和文章内容相符,让挖井人的形象深刻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提高理解能力。

(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诗歌、散文等类型的文章,因其属于高于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很多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外在美,让学生懂得欣赏内在美,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品德优良、三观正确的现代小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四方面着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教学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慧青. 关注阅读,践行核心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 课外语文, 2018(9):136-136.

【2】李荣冉, 轩颖.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落实途径[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0):9-10.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拓展教材内容,展“线”趣味创意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