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磊
禽腺胃炎是目前禽病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以腺胃水肿、减料、过料为特征。鸡、鸭、鹅、鸳鸯、鹌鹑、鸽子均有发生,蛋鸡、肉用鸡最为多见。该病不仅造成鸡群伤亡,还严重影响禽饲料转化率,从而影响体格发育,使肉禽上市时间推迟,使蛋禽产蛋高峰期推迟或无高峰期,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因素
1.种鸡垂直传播。由于霉菌毒素不易分解,可在动物体内长期储存,种禽虽然采食了含有霉变的饲料,但由于其年龄较大、抵抗力强,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致病性。但是毒素可通过种禽机体的代谢,将毒素储存在禽产品中如精液、蛋和肉中,重者受精率下降、孵化率降低;轻者孵出的雏鸡 1 日龄便发生腺胃炎。
2.眼病。育雏时期雏禽维生素 A 缺乏;长途运输,育雏室温度不稳定;氨气过重或禽群密度过大是雏禽眼疾发生的诱导因素,也可引起腺胃炎。
(二)非传染性因素
1.霉菌毒素中毒。饲料原料霉变或水分过大,造成霉菌毒素中毒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2.成品饲料霉变,生物胺过多。成品饲料存放粗放,存放时间较长。成品饲料中补充蛋白质成分如鱼粉、血粉、肉骨粉等因品质较差,富含细菌致使蛋白质被细菌微生物分解发酵成生物胺和肌胃糜烂素,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3.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霉菌毒素能引起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普遍缺乏,其中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会直接增加肌胃溃烂的机会。饲料营养不良、氨基酸不平衡、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硫酸铜过量等都易引发此病。
4.应激因素。因禽体体温高、代谢旺盛、抗应激能力差,对免疫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腺胃炎的发生。
5.管理因素。饲养密度大、雏鸡瘦弱、雏鸡的运输时间长、脱水也是诱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6.疫苗因素。做完第一防疫(小三联)后,由于疫苗免疫的刺激,诱发此病的也较多。
7.滥用药物。使用抗病毒药物、青霉素作开口药也会引发腺胃炎。
二、解剖变化
嗉囊充满液状内容物带有刺鼻的酸味,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腺胃胃壁增厚,有的肌腺胃内充满大量浑浊液体。腺胃乳突,挤压有浆液性液体流出。肌胃萎缩,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肌胃角质层有裂口,或呈火山口样溃疡、糜烂。肠道黏膜脱离、出血。
三、预防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1.日常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首要措施。要把好原料质量监测关,嚴防饲料霉变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及营养物质的不平衡。
2.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措施,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注意通风换气。
3.长途运输,育雏室温度不平衡,氨气过重或禽群密度过稠是雏禽眼疾腺胃炎发生的诱导因素。
4.严把禽苗关。临床观察证明,个别孵化厂家的禽苗发生腺胃炎的几率极高,至少可以证明该种禽场或孵化场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属非安全进苗渠道。
(二)药物预防
1.对经常发生腺胃炎的圈舍除注意圈舍消毒外,新进雏禽可用制霉菌素片拌料喂食。方法:每片制霉菌素片拌1 kg料自由采食,连喂3 d,隔3天后再喂3 d。
2.微生态、酶制剂、复合VB 等具有维护微生态平衡,提高消化酶活性,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肝脏排毒功能,促进消化腺分泌等功能,应注意添加。
3.开口药的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林可霉素药性比较温和,加上维生素AD或电解多维,适宜作开口药,推荐使用。禁止使用抗毒素、青霉素作开口药。
4.每年的5—9月要定期添加脱霉剂,调整饲料营养平衡,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5.雏鸡免疫接种时,应提前做好抗应激工作,如多种维生素的添加。
四、小结
(一)引进鸡苗时避开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种鸡场或孵化场
种鸡将机体的代谢毒素通过精液、蛋、肉垂直传播给后代是发生腺胃炎的重要因素。广大养殖场(户)在购进鸡苗时应避开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种鸡场或孵化场,以防止腺胃炎在场内重复发生。
(二)控制禽舍温度
控制禽舍温度,注意氨气的排放,适宜的养殖密度是防控腺胃炎的重要手段。
(三)合理选择药物
微生态、酶制剂、鱼肝油、复合 VB 等具有维护微生态平衡,提高消化酶活性,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肝脏排毒功能,促进消化腺分泌等功能,应作为治疗腺胃炎的首选药物。抗病毒药物、青霉素对禽腺胃刺激较大,在治疗腺胃炎或作开口药时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