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2019-09-10 14:55王伯文何莲芝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进展治疗

王伯文 何莲芝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高发疾病,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目前,这一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趋势明显,且越来越年轻化,不利于育龄妇女的健康。所以,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鉴于此,本研究對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以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000-00

子宫内膜癌以将子宫内膜上皮为载体的肿瘤疾病,严重影响到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绝经后妇女为高发人群。目前,该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使得广大妇女身心备受折磨。所以,临床医生应重点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癌治疗进行进行综述。

1手术治疗

1.1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癌,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可切除是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并清扫腹主动脉旁及盆腔内淋巴结。针对可疑病变组织,可进行抽样病检。黄瑜指出,如果病变只是局限于子宫内膜或浸润深度<1/2肌层,是否切除淋巴结并不影响预后效果,接受淋巴结切除不仅无法优化预后,而且还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如果肌层浸润>1/2肌层,且已经完全浸润宫颈,则需要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针对Ⅱ期患者,应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闫金玲提出,对于存在肥胖、内科合并症或高龄患者,应适当地缩小子宫切除的范围,并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转变为探查后淋巴结取样接受活检。

1.2淋巴结清扫术

现阶段,针对子宫内膜癌是否需要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清扫争议较大。付婷,高香转认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肌层浸润<50%,不会累及宫颈管间质,则无需接受切除或取样淋巴结的操作;针对G2 / G3,宫颈管间质受累,附件也被累积,盆腔淋巴结明显转移,全肌层浸润的高级别肿瘤,应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曹媛媛研究结果指出,示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的独立性因素。闫金玲认为,对于子宫内膜癌疾病治疗而言,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出现的风险,但是通过针对性治疗依然处于可控范围中。同时,这一治疗方法可有效清除病变淋巴结,避免术后复杂,同时可准确检查出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情况,为术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优化预后,延长患者近期生存率。

1.3腹腔镜手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手术临床运用率不断提高,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癌,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大量研究指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近年来,吉秀梅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小,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较高,且能够有效根除恶性肿瘤及彻底清扫淋巴结。李琴通过meta 分析500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可迅速恢复,同时两者淋巴切除树木、死亡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相差较小。

1.4机器人手术

目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服务型机器人逐渐运用于医疗领域。2006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引入我国医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十多年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经高达5万例,其中妇产科所占比例为11%。相关研究指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通过机器人手术系统则可完成,其不仅具有腹腔镜手术微创的特征,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深度感知能力及三维成像系统,操作便捷。相关研究指出,对于合并肥胖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不适合接受腹腔镜手术时,可接受机器人分期手术。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达芬奇机器人可完全替代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2化疗治疗方法

2.1.传统化疗

化疗是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典型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及淋巴结大范围转移,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TP方案、AP方案是比较常见的化疗治疗计划,可有效改变患者临床症状。《FIGO 2015妇癌报告》中指出,对于II/TV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卡铂+卡铂联合治疗,但是会导致消化道反应、头晕、高热等不良反应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依从性,导致生活品质每况愈下。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较为明显,再加上化疗不良反应的出现,导致这一症状不断恶化。

2.2.新型辅助化疗药物

二甲双胍是II型糖尿病治疗的常见药物,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该药物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增殖的功效,逐渐运用于肝癌、肺癌、卵巢癌等肿瘤防治中。左卫微等研究指出,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可明显提高紫杉醇药物的敏感度,抑制癌细胞迅速增长。同时,叶玲研究指出,多柔比星+IL-11 受体的靶向联合治疗方法,可有效阻隔高级别子宫内膜癌的成长,而幼儿研究指出,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IL-6、IL-11的表达率更高。李娜,李小平研究中,三氧化二砷(AS2O2)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且不会诱发饮食、体质量降低等并发症。

2.3.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也叫做早期化疗,可促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减少同周围组织的粘连,从而为一些晚期患者获取宝贵的机会,进一步强化手术治疗的的效果。相关研究指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最大减瘤率,延长患者生存率,缓解不良反应。同时,有研究指出,针对有经腹膜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可增减间间断性减瘤手术比例。张琴, 王俊芳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4例4期子宫浆液性腺癌患者,NACT组与PCS组相对比,PFS及总生存期对比差异不明显,然而NAC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肿瘤切除率、生存质量更高。

结语: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得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迎合患者生存的要求。虽然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更优质的资料方法,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南内容,但是本研究所提到的治疗方法较为常见。在实际诊疗工作中,考虑到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的风险,应合理分析其适应症,加强跟踪访查,恰当的时候接受有效治疗,以此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黄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2):2074-2076.

[2]闫金玲.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19+22.

[3]付婷,高香转.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10):1718-1720.

[4]曹媛媛.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与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4(09):1044-1045.

[5]闫金玲.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19+22.

[6]张美龄,韩凤贤,温云花.腹腔镜手术与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05):479-481.

[7]吉秀梅.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恢复及性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8):1053-1054.

[8]李琴.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00+102.

[9]黄小冰,范江涛,陈红燕,陈琰.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04):48-52.

[10]姜蕾,周瑞泉,闫沛静,姚亮,郭天康,蔡辉,杨克虎,王海琳.机器人与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短期疗效对比[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1(05):290-294.

[11]程子芸. Aurora A對子宫内膜癌转移能力及化疗药物抵抗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

[12]左卫微,高丽梅,张娜,孙星,马国明,王爱芹,薛书霞,杨丽杰,郭淑红.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11):1685-1688.

[13]叶玲.Ⅲ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29(02):322-323

[14]李娜,李小平,赵丽君,程媛,周静怡,王建六,魏丽惠.三氧化二砷对子宫内膜癌醋酸甲羟孕酮耐药细胞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18(04):345-349.

[15]张凯, 郭飞, 王颖梅, et al. 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8(1):87-89.

[16]张琴, 王俊芳, 程丽娟,等. 子宫内膜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11):1635-1637.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进展治疗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