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019-09-10 14:27:55韩明玉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信马克思主义

韩明玉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加了底气,提高文化软实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才能实现文化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量。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的“美美与共”局面。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之中。文化建设不但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扎根人民群众这一伟大根基,从群众生活中汲取文化的创作灵感,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文化创作目标,全力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人民群众喜闻樂见的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推进文明社会的建设。文化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实践、源于人民,因此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自信。

二、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引领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思想基石和精神力量[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源泉,是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这便要求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性,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导。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族力量。

三、践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产生基础在于该时代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社会结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必须与时俱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因而文化建设必须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荣誉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引领作用,因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教育引导作用,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价值观念更好地转化为实际行为,通过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变得常态化,从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团结民众,形成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共识[4]。

四、践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强世界文化交流

马克思主义强调,每个国家和人的需要的满足都要有赖于世界[5]。纵观世界历史与我国近代史,闭关自守必当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突破了交流的障碍,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依赖性。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切,不同民族之间开展了更为广泛、深刻的交往。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和全球性视角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华文化能够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推进新时期孔子学院事业发展,强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国际文化教育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成果加以借鉴和吸收,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五、结语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参考文献:

[1]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理论探讨,2017,(2):12-17.

[2]张志顺,段青青,张彦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阈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32-35.

[3]袁银传,彭晓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J].东岳论丛,2019,40(4):5-11.

[4]谢守成,张崔英.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J].江汉论坛,2018,(10):11-17.

[5]刘顺厚.在新时代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党政干部参考,2018,000(012):P.31-31.

猜你喜欢
自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 08:44:0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稳定农村小学生学习情绪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9:53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汽车生活(2016年9期)2016-11-03 18:11:0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