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09-10 13:56周萍萍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中国对策

周萍萍

摘 要: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前途,更是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基本情况和制约国内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探讨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并提出确立新时期我國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设计与构建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与模式等。

关键词:中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6-098-01

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及其素质情况既关系到运动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及其功能发挥,又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运动员的社会可容性。近几年,中国体育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全面开花。从乒坛的辉煌到网球的崛起;从跳水的独步天下到男篮的走向世界;从女排的东山再起到刘翔的世界纪录;从一个民族梦想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竞技体育令世界瞩目。然而光环的背后,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素质却令人堪忧。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基本情况和制约国内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为我国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构建新时期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体系、制定相关在(退)役就学政策与人员分流政策等提供决策参考。

1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1.1制度方面取得成绩

从优秀运动队训练体制的产生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十分重视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支持和保障。如2002年《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制定促进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出现教学管理工作分散而难以配套成功、运动员毕业后又不能列入正常分配渠道等问题。要彻底解决上述难题,使每个优秀运动员在队期间均能在训练及比赛的同时,有系统地参加不同程度的文化学习,在退役时达到一定的文化程度,以相应学历进入国家分配渠道。

1.2办学体系方面取得成就

“体教结合”思想推动了多元化办学体系建设。目前,全国体育系统已经形成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不同层次的办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体育人才。此外,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招生政策的完善、普通高校招收体育特长生政策的调整,以及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已经成为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加强文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

1.3教学管理方面取得成就

教育教学管理是否落实到位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是否落实的基础。在运动员文化教育过程中,许多运动队在实行“长学制”、“学分制”基础上创新了教育管理制度,设立了三学期制、教师教练联席会议制度、校际合作学分共认、远程教育网络等等有效措施与形式。

2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阶段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行业办学体制面临巨大冲击

我国运动技术学院虽然定性为教育机构,但并不归属教育部门管理,它游离于教育部门之外而存在于体育系统之中,在体育行业内孤军作战,得不到教育管理部门的资金保障和业务督导,客观上造成了其自成体系、封闭办学,不能有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因而缺乏教育行业的竞争制约机制,体育系统内部也无法建立健全竞争机制。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放办学、多元化发展不相适应,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自我发展。

2.2办学方向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学院化”目标的“唯一性”,文化教育工作定位于为竞技体育服务,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乏质量标准,因而教学体系方面目标不明确,课程和专业面较窄,教学内容滞后。

2.3学训矛盾难以调和

文化教育规律与运动训练规律的难以调和形成了尖锐的学训矛盾,由此产生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难点。这需要从体制、理念、制度等更深层面去作深入探讨,并从进一步的开放、引进、联合中寻求新的支撑。

3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3.1确立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符合竞技体育与文化教育发展规律,有助于优秀运动员的素质全面提高,能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竞技体育回归大教育环境的“院校化”,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结构体系。在确立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时,还应做到“四个有利于”,即:一是有利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安置;四是有利于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3.2建立新时期优秀运动员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是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应体现在利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作指导,理顺各种关系,兼顾合理性,限制不合理性,规范竞技体育行为等方面。其次是技术保障。技术保障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员教育管理能力发挥的技术有效保障;二是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贯彻执行能否到位。作为体育、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技术保障要有时代的印记,通过不断创新,以战略的眼光来实现教育资源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最优配置。再次为环境保障。因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社会环境质量,扩大社会环境容量,从而有效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吸引力,加速运动员教育发展进程,进而推动竞技体育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最后为发展保障。国家应该尽可能地保障运动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使他们的能量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会地释放,并通过各种保障措施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3要优化“体教结合”的体制环境

只有“体教结合”,才有真“体育强国”。必须把运动员教育保障体系的运作全面纳入教育、体育部门的职能范围,强化教育、体育职能部门对运动员教育的保障服务功能,进一步摆正教育、体育职能部门在运动员教育中的位置。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现实,有必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联合教育部成立“国家体教结合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研究并制订相关政策,切实保障运动员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虞重干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08.7(28):26-36.

[2]刘青等.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04.30(2):19-22.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中国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