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敬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小学阶段的教育,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对情感因素的认知。本文主要讲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可通过创立情景教学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情感因素,从而提升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其次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丰富语文教学课程内容,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基础打得好,学生才会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挖掘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和陶冶,以使学生不仅能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1、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需掌握这些知识并参加相应的考试,就算完成了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讲和做笔记,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教师实施情感教育,从学生的情感情绪入手,有助于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教材选用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每一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背后倾注着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愫。同时,作者抒情方式也多种多样,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这些都为教师开展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只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够在这些作品中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进而升华感情,提高审美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他们内在的情感闸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3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对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精选出的语文课文大都反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品读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佳作,学生就会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人生情怀而感慨。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将情感教育融汇到教学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注重学生情绪调动,深化师生情感沟通
语文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让学生阅读一定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育的根本是爱、是情感。没有情感、没有爱的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学生的情感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投入足够的热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教师较为细致的指导,体会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情感教育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更为直接的情感滋润,从而得到更为直观的情感陶冶。课堂教学不仅有书本,教师也是最为重要的教材,教师更是最为丰富而又直观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情感能够直接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激励,注重渗透,营造和谐、民主、真诚的情感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更多的情感沐浴。
2.2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情感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就应该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创设条件,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具体实践中,教师想要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运用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使课堂充满乐趣。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进行《海滩上的童话》教学时,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讲述一段小故事,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幽默的课堂语言就如同“兴奋剂”一样,能够很快地在课堂上调动小学生的情感。第二,组织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实践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分组表演、朗读等活动。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时间赛跑》《科利亚的木匣》《倔强的小红军》等教学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段式朗读或表演,使学生加强对课文情感的再次把握,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能够增强课堂的情感互动。
2.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外在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并且动机与情感也是密不可分的。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是小学生普遍的天性,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全面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以动漫与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使语文教材内容的展现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文本中涉及的场景与人物及事迹等,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情感表达,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文本中的书面意思,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更要注重文本中的情感及内涵,并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文本中内在意义,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铁桥.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380(32):124-125.
[2]卢维明,黄丽萍.探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4):118,135.
[3]陈必俊.人格健全重感化任重道远勿懈怠: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8(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