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莲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性,从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形成的来源着手,探究习近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走“大扶贫”战略格局,决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重要内容,不难发现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对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导,是中国反贫困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小康社会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论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中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说明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从人民需要层次分析,人民由对物质生活“量”(吃饱饭)的追求转变为对美好生活“质”(吃好饭)的向往,生活需求由最初的满足于衣食住行的生存型需求上升为对教育医疗、民主法制、公平公正、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生态型需求转变。二是从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由先富带后富的建设目标向共建共享目标转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17年的近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上升到2017年的13432元,农民纯收入增长超过100倍,中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跳越式发展,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综上可见,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已然从一个积贫积弱、生产落后的社会主义弱国蜕变为蹄疾步稳、蓬勃发展的东方明珠。当然,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不充分不均衡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弱项和短板需要补齐,补齐这些弱项和短板需要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进行指导。
二、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两个重要来源
(一)丰富的工作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实践来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时就与“脱贫”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力推改革,在城市推行“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乡镇企业实行“一包三改”制,农村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措并举,一举打破了经济建设农业单打一,农业发展粮食单打一”的单一型经济发展模式,成功摘掉了“高产穷县”的贫困帽子。1988——1990年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县地委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上山下乡,挨家挨户访贫问苦,足迹遍布宁德县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区和特困户。习近平根据自己的实践调研和工作经验,对宁德的经济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推行“一村一品”“驻村第一书记”“山海协作”等改革举措。在经济发展结构方面,习近平依托现有经济布局,提倡经济大合唱、山海协作发展模式,同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经济格局。在思想观念方面,习近平力除言必称贫,处处说贫的消极认识,提出“弱鸟先飞”意识,号召人民群众要有滴水穿石精神。在干部领导责任方面,习近平强调干部要承担领导责任,要具备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的公仆精神。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为了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长期面临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2],习近平同志常常冒着严寒酷暑,身体力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之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3]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全面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理论来源
如果说丰富的工作经历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实践来源,那么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贫困理论的研究无疑是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同志作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第一代领袖,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其“群众路线”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的准则。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这样阐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新中国解放前,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5]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路线,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邓小平坚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6]116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7]同时,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在农村,农民没有摆脱贫困,中国就没有摆脱贫困。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8]在此基础上,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说道:“我们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9]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贫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人为代表的思想理论体系,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魅宝,也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强大理论来源。
三、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无论是习近平早年的知青岁月,还是后来的地方工作,乃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四下基层”,先后提出芝麻官千钧担,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等从政观点,他要求为官者要把心贴近人民,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习近平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任总书记以后,习近平先后来到贵州、海南、云南、安徽、河北、内蒙古等30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访民情,察民意,恤民生。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212017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里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10]习近平号召全党同志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早日实现共享小康美好生活的目标。
(二)实施了大扶贫战略格局
习近平要求“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11]87。大扶贫战略格局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核心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生力量是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共担责任,充分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大扶贫战略格局的总体部署下,一方面鼓励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气和弱鸟先飞的英气,不能养成“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惰性思维。同时,强化贫困地区的组织领导责任力度,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即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也就是说扶贫攻坚任务人员配备要到位,责任承担要明确,工作落实要到位,最重要的是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明确了扶贫减贫的具体路径和战略策略,在扶贫减贫道路上坚持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为早日实现小康生活和美好家园共建共享,具体体现在“四个全面”“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位一体”“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
(三)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向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期限。根据“三步走”战略目标,中国已成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战略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平、程度,“全面”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效度。
习近平强调:“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11]79-80目前,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还比较突出,截止到2016年,“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攻坚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4335万贫困人口。”[12]1这部分地区人民由于长期受自然环境、交通设施、生产力水平、思想观念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艰苦,成为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骨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公里”。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国人民共享小康生活,习近平号召全党同志要具备青松精神和愚公之志,团结一致,实干苦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四、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时代意蕴
(一)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导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若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让人民共享小康福祉,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落后、农民贫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了大扶贫战略格局,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先后出台11个扶贫减贫配套文件,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118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扶贫举措。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4年第4号)。《意见》指出要“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13]2014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使精准扶贫工作从理念设计向工作实践跨越。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精准指导下,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成为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中国现阶段在脱贫攻坚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均是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开创了符合中国脱贫减贫模式的中国方案,为圆满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是中国反贫困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以回应“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穷而是富,而且是共同富裕”这个根本性命题为出发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贫困问题的根源和反贫困的具体战略,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利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从小就特别有思想主见,在陕西插队期间,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积极带领当地百姓办企业,搞建设,谋发展。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又是四下基层,常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进同出。习近平对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先后提出经济大合唱、弱鸟先飞等脱贫观点,倡导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和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的公仆意识,并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武器。担任总书记以后,习近平更是将扶贫攻坚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实施大扶贫战略,并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论。精准扶贫理论的要义是找到“贫根”,扶到“点”上,不能搞“大水漫灌”“搞手榴弹炸跳蚤”,应提倡“靶向治疗”“精准滴灌”。
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和科学方法论,坚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的、唯物的、实践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继承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扶贫思想和理论观点,完善了我国反贫困理论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模式,彰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是新时代中国反贫困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战略方略、发展方向、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生态、党建国防、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集中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认为扶贫脱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贫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373,扶贫攻坚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在全国贫困地区实地走访调研和不同层面的系列讲话中均对扶贫减贫工作进行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战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整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展开的,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4]习近平坚持认为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是“人人”小康,若要如期实现人人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5]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内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注 释:
半城郊型经济:“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发展战略.
一包三改:一包就是包经济指标翻番。三改就是改企业干部委任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固定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国新闻网.中国贫困状况依然严峻 仍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EB/OL].http://news.sohu.com/20141215/n406968928.shtml,2014-12-15.
[3] 中国,哪件事让习近平牵挂40年.2016-2-26.[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2-26/7774990.shtml.
[4]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EB/OL].https://baike.so.com/doc/1513407-1600088.html.
[5] 刘云波.毛泽东的人民情怀2016-12-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207/c40531-28931647.html.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N].广安日报,2017-11-14.
[8] 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2005年)2012-03-12.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EB/OL].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guowuyuan/201203/t20120312_551282.shtml.
[9] 习近平考察贵州: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2015-6-17[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7/c_1115638309.htm.
[10]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5/c_1121855731.htm,2017-10-25.
[11]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 雷明.论习近平扶贫攻坚战略思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2.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4年第4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580976.htm,2014-01-25.
[14] 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EB/OL].2012-12-29.http://fuwu.12371.cn/2016/11/02/ARTI1478072022349354.shtml.
[15] 张国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全方位的“新”[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117/c40531-29769776.html,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