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宁波
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在全市“开花结果”: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千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在全市各地“开花结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全市九成以上建制村建立了慈善联络站和村级慈善基金。近年来,宁波市各地着力推进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85个镇(乡)、69个街道建立了慈善分会,2450个建制村建立了慈善联络站。全市建立社区(居委会)慈善联络站599个,建立社区慈善基金451个,占比71.02%。全市村级(社区)慈善基金总规模达9.21亿元,实际到账5.97亿元。
7月1日起工伤就医可直接结算: 市人力社保局、市卫健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宁波市工伤保险医疗管理与医疗费结算试行办法》,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涉及340万参保职工,首批16家医院试点。工伤职工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就医时,先由单位或职工自行垫付医疗费(含康复医疗费),待定点医疗机构收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待定工伤”或“工伤”信息后,其后续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均可使用工伤职工本人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按照“先试点、后扩大”原则,宁波市将逐步推进工伤职工医疗费直接结算工作。
宁波将打造 “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 6月4日,宁波市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全市将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取消無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使民生事项能“一证通办”,全力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宁波市将在证照电子化上求突破,把电子证照种类从以公安类证照为主,向政府类证照全面扩展。今年年底前,宁波市再引入结婚证、社保卡、电子居民健康卡、低保证、道路运输证等9种电子化证件。同时,宁波市还将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将证照电子化应用推广至全市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和自助终端,并深化延伸至社会民生关键领域。
点赞宁波
海曙入列全国首批、浙江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
5月22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海曙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该中心签署的首批“未来学校实验区”项目。海曙正式入列全国首批、浙江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按照协议,海曙的“未来学校实验区”开展“未来学校行动计划”制定、“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课题等11个子项行动。今年海曙区先期实施“未来学校”校长和名优教师专项培训2个项目,计划三年培养符合未来学校要求的校长25名、名优教师150名,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智慧的“未来学校”先导校。
镇海一人、奉化一议事厅获得全国环保类大奖
6月5日,在杭州启动的第48个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宁波镇海绿丝带环保志愿者郁振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奉化环保议事厅入选全国环保公众参与十佳案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家生态环境部为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奖。2012年,郁振伟成为第一批56名绿丝带环保志愿者中的一员,并被推选为总队长。6年多来,“绿丝带”已经发展壮大到120多人。奉化环保议事厅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搭建的一个政商议事平台,在全省属于首创。
余姚建成全国首个村级CIGS分布式光伏电站
6月3日中午,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文化礼堂2000余平方米屋顶上,被贴满了深蓝色的太阳能薄膜,形成200kW铜铟镓硒(CIGS)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据悉,该电站是全国首个村级CIGS分布式光伏电站,由神华(北京)光伏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提供光伏产品,宁波国能光年新能源有限公司安装运维。据了解,本次用于横坎头村的CIGS薄膜光伏组件弱光性能好,在阴雨天气时同样能满足发电。同时受光照角度影响小,春冬季早晚太阳角度小时,仍能持续发电。
宁海籍农技专家包崇来获评“中国好人”
中央文明办日前在京举办5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5例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浙江省入选3例,宁波市宁海籍农技专家包崇来入选5月“中国好人榜”。多年来,包崇来一心扑在蔬菜育种研究和推广事业上,主持或参与国家成果转化、省重大攻关等项目50多个,参与育成“浙茄1号”茄子等蔬菜新品种10多个,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