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
一、将美渗透仪式。关注仪式过程的审美化
丰富活动过程,让仪式过程多样化、精致化。我校在组织十岁成长礼的活动中,前后有十几个活动,如: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视频、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过成长门、讲习爷爷的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最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审美教育的需求,更能够吸引少先队员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发现仪式教育当中的美。当然,仪式教育}向有效化离不开组织者对于每个节目的把关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
渗透情感教育,让仪式过程情感化。我校在六年级学生的毕业仪式当中,着重三种情感来开展毕业仪式。一是爱国之情。我们安排了一位毕业生专门来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如今的生活,在回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是谁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是谁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生活,是祖国。二是感恩老师。我们通过播放他们一到六年级的学校生活的照片,让他们体验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无私奉献。三是爱家长。我们将他们刚入学的时候父母写给他们的信拿出来,让他们去读,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爱和期待。
二、将体验融入仪式。强调仪式过程的体验性
儿童在仪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体验的意义也千差万别。小学的仪式设计要重视儿童参与仪式的情感体验,要让全体儿童包括旁观者儿童在仪式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角色,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让儿童的需求成为仪式设计的指南针,让儿童由仪式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组织活动之前就应该要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然后再来明确仪式教育的主题。我校曾经开展过一次“我做一天妈妈”的仪式体验,这个主题的确定就是来自儿童,当时正好是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通过广播以及国旗下讲话的方式都对学生们进行了母亲节主题教育。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理解不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于是,根据学生的建议,我们设计了“我做一天妈妈”的仪式教育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回家用布缝一个袋子,在里面放20斤米,然后在母亲节当天将布袋子绑在身上一天。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们自然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
让儿童由仪式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实就是要充分体现儿童在仪式教育当中的主体性。一是在仪式开始之前要让所有的参与者知道这是什么仪式、仪式的过程以及仪式的最终目标。二是通过创新仪式过程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其中:活动的主持人、活动的表演者、活动的讲话等环节都由学生来担当。同时,我们还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设计中来。如升旗仪式,升旗手、国旗下讲话人员、班级简班级特色展示等由学生自主完成。
让儿童即时分享仪式体验后的感受。仪式结束后,要立刻组织学生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让学生们对本次仪式教育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设计服务儿童的仪式活动,通过仪式活动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将乐趣融入仪式,突出仪式教育的童趣性和生活性
关注仪式教育的童趣性。对刊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的影响,过于枯燥的东西,他们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所以,主持词用儿童的语言,节目的安排从内容到形式要与时俱进,活动过程加入孩子们喜欢的元素等等。
关注仪式教育的生活性。仪式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丰富儀式的内涵。比如,生日仪式、西餐使用仪式、问候仪式、祭奠仪式、班队仪式等等。这些仪式的出现都是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小学仪式教育的有效化构建策略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需要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们站在儿童的角度用行动去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