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
自2013年“大气十条”公布以来,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天数大幅减少,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2972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城市中数据最好的城市三亚排名仅为1573,河北的邢台和保定位列全球污染最严重前十个城市之中。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公众对蓝天白云的期望。目前,城市PM2.5治理虽然有明显成效,但与群众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和蓝天梦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明确各阶段预期,确立中长期战略目标,推动我国城市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维持当前PM2.5治理下降力度,还不足以让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35年实现空气质量都达标。必须统筹考虑“美丽中国”总体战略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要求,按照持续改善、分类指导、重点强化的原则,设计PM2.5年均浓度下降的路线图。
建议设定2030年为全国空气质量最终达标期限,动态调整达标路线图,修订空气质量标准,实现2035年空气质量根本好转。落实《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推进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有助于塑造空气质量改善中长期预期,凝聚社会共识,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建议根据城市政府的法律职责,中央与地方协商制定出2020至2030年338个城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达标的路线图,经各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并在执行过程中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