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昭蓉
摘要:“童话引路”作文教学具有形式新、创造性、起步早、同步化、整体性、见效快、负担轻等特点,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作文的积极性。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四个“互补”,即:“两种作文”互补,读童话与写童话互补,想象训练与写实训练互补,评童话与写童话互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引路作文教学
“童话引路”是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法的一项改革实验,它以使用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基础,补充适合中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童话,让儿童听说读写,从而把儿童引上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
“童话引路”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最受儿童欢迎的内容,以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发展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实践证明,“童话引路”教改实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990年,该项实验获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奖,成为湖南省重点推广的教改项目之一。它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并得到全国许多著名专家的肯定和贊赏。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曾写长信肯定这一实验,他在信中写道:“这项实验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实验。这样的实验研究,可能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做出重要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有创造性的贡献。”著名儿童文学家洪汛涛先生曾多次亲临实验班考察,并向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推介,引起了国内外强烈反响。“童话引路”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作文教学方面尤其具有优势。
一、“童话引路”作文教学的核心和特点
“童话引路”作文教学有一个核心、七个特点。一个核心是: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作文的积极性。七个特点是:(1)形式新。以写童话作为作文起步训练的基本形式。(2)创造性。注重发展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3)起步早。从一年级起进行作文训练。(4)同步化。听说读写训练同步进行。(5)整体性。把产生思想内容和表达思想内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6)见效快。低年级学生普遍能写出有可读性的文章。(7)负担轻。学生视作文为乐事,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写作。
二、童话作文的特殊功能
(一)童话作文能较好地解决作文兴趣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写作教学的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的第一条目标就首先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第一条目标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程标准如此强调“有兴趣”和“乐于表达”,就是主张充分挖掘和利用非智力心理因素在写作中的作用。“童话引路”作文教学能满足儿童内心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参与写作活动,使学生兴趣高,爱作文,从而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写好作文,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童话为什么对儿童有吸引力?儿童为什么对写童话那么感兴趣呢?总的原因就是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正如洪汛涛先生所说:“少年儿童是十分喜爱童话这种样式的,你到孩子们中去调查,可以说不喜欢童话的孩子是没有的。”具体来说,有三条理由:
首先,童话反映生活的形式与儿童的天性合拍。童话反映生活的形式——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借助想象,把许许多多平凡的、习见的人、物、现象,错综复杂地编织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一个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儿童的天性也正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学龄前期,他们拿棍棒当战马骑,用板凳当汽车开,表现出丰富的想象。稍大一点,他们幻想自己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幻想着双手挂在如钩的月亮上荡来荡去……因此,充满了幻想的孩子,一旦接触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对童话,不仅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而且能兴味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吸收欲和表达欲。孩子们通过写童话,在幻想的世界遨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其次,童话的表现手法与儿童的思维方式合拍。儿童接触的童话主要是拟人童话。拟人童话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拟人。童话中的动物、植物、非生物被人格化了,具有了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在儿童的视野里,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生命和性格。”洪汛涛.童话艺术思考[M].北京:希望出版社,1988:3。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经验投射到一切无生命的东西上去。一切物体,无论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儿童都容易将它们理解为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他们常常把布娃娃当真娃娃,同猫儿、狗儿说悄悄话。所以,儿童的思维方式与童话的拟人手法也是“一拍即合”。因而,拟人化的手法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并加以运用。于是,在他们编写的童话故事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普遍有了人的许多特征。比如,小狗可以笑,小猫可以哭,小猪在拼命吹号,小熊猫喜欢参加运动会,电冰箱和洗衣机比本领,布娃娃像真人一样爱美,去借梳子梳头发。总之,一切客观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写这种带拟人色彩的文章,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再次,童话的内容、结构、语言都切近儿童的实际。拟人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儿童熟悉的动植物,中心思想大多是勇敢顽强、聪颖机智、团结互助、除恶扬善、讲究礼貌等,儿童易于理解,也喜欢表达他们自己理解的思想;童话的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有反复,对比强烈,易于为儿童接受;童话的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接近儿童的口语,儿童易于模仿。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儿童对写童话有极大的兴趣,乃至入迷,这是童话的特点与儿童的心理特点融合在一起的必然结果。童话作文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充分调动儿童作文的积极性,将儿童导入“入迷”的最佳学习境界。
(二)童话作文能提前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
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多是从三年级上学期起步,这显然太迟了。儿童学习说话的关键期一般为2—5岁,错过了关键期,培养说话能力就要困难得多。儿童学习书面语言同样有关键期。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为6—9岁。如果从三年级上学期才开始作文训练,就等于丢掉了作文训练关键期的一半时间,这就势必影响整个作文教学的成效。
当然,过早地进行作文训练,难免欲速不达。如果儿童没有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不会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不会观察生活和选取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作文训练,显然是违背儿童的学习规律的。
一方面起步不能太迟,一方面又不能提早,那么,矛盾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从写童话起步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条可行的路子。写童话可以从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起步,理由有如下几点:(1)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想象力发展早,观察力发展较迟,童话离童心最近,童话世界与儿童心灵世界相契,从童心出发写作,是一种最好的写作。(2)儿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幼儿时期,他们就听过不少童话故事。入学后,又进行了听童话、说童话的训练,儿童能复述简单的童话故事,并且有写童话的欲望。(3)起步训练难度较小。可以由看图仿写一个童话句子到看图仿写几个童话句子,然后再到模仿课文编童话故事,看多幅图编童话故事,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在模仿中可以参照例子,仿用一些词语和句式,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显然,这种起步形式比写观察日记、写观察作文难度要小得多。
让儿童写童话,对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具有如下优势:(1)童话语言与儿童的口语比较接近,儿童易于掌握。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富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儿童喜欢读,也喜欢写。拟人童话一般句子较短,象声词多,语言反复,这些特点都与儿童的口语接近。因此,儿童写童话时,只需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口。这样,儿童就能较快地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2)童话故事性强,儿童能写出比较长的文章。每一篇童话,都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把一个故事写下来,文章就比较长了。儿童对写童话又特别感兴趣,经常利用双休日、假期自编童话故事,这就扩大了习作量。经常写童话,把童话写得长些,就可以早期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本工具。(3)童话的语言表达方式比一般记叙文丰富,写童话可以把儿童的书面语言练得生动活泼。写一般记叙文,以记叙语言为主。写童话,既要记叙,又要描写。儿童编童话时,能大量地运用描写语言,如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童话中的对话成分一般较多,所以儿童从一年级起就学会了写对话。童话内容丰富,情节性强,从而为儿童提供了运用词语和各種句式的机会。总之,童话作文为早期发展儿童的语言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三)童话作文能促进儿童幻想世界的发展
儿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幻想世界。儿童生活在幻想、好奇之中。鲁迅先生曾经赞叹:“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童话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故事,它摆脱时空的束缚,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因而对儿童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正如洪汛涛先生所说:“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属于儿童所独有的。正如母亲的奶汁,为自己的孩子才有一样。”“童话,是儿童所不可缺少的,正如食品中的某一种维生素的不可缺少一样。”儿童如果没有童话,就等于没有喝过母乳,他的成长就会发育不良,就会有许多缺失。他会缺乏童真和童趣,缺乏梦想和幻想。如果一个儿童失去了童真,就可能变成小大人:他不再童言无忌,不再无忧无虑地嬉戏,不再拖着大人的衣角问这问那,不再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会说成人话,唱成人歌,变得现实、世俗、平庸、刻板、保守。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想象力比观察力发展得早。儿童时期是人生最富于幻想的时期,是培养、锻炼想象能力最能取得成效的时期。据心理学家研究,发展想象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是在9岁以前,如果9岁以前忽视了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就会衰退,到成年以后再来培养,就要花几倍的工夫,这是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让儿童写童话,正是用其所长,正是为了发挥儿童固有的想象潜力和想象优势,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从而使儿童的想象力在最佳年龄阶段得到最佳方式的培养。童话作家贺宜曾经说过:“小朋友自己来讲童话,写童话,这可以说是真正的‘童话’了。童话可以丰富想象,发展联想,对学习和工作,会有帮助的。”洪汛涛先生也曾经说过:“要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综上所述,童话作文让儿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编童话,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让儿童在想象中展示个性,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追求,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一教学理念,能促进儿童幻想世界的发展。
三、写童话作文的多种形式
写童话从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起步,二年级即进入高潮——写童话。
(一)看图仿写童话句子
先看单幅图仿写一个童话句子,再看多幅图仿写几个童话句子。要求先把例子看清楚,看看例句是怎么写的;然后仔细观察图画,看清楚图上画了什么,谁在干什么,要展开想象,边看边想边说;最后仿照例子写下来。这种训练形式难度不大,易为儿童掌握。
(二)观察图画写童话
“看”是“写”的基础,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图画,要做到两点:一要细看,不要粗心,不要遗漏;二要有顺序、有条理地看,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儿童边看边展开想象,把图中的动植物想象成人;由画面上表现出的一个动作,想到前前后后可能发生的一连串的动作;由无声想到有声;通过人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想到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只有认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以看图写童话为主,先观察多幅图写童话。看多幅图写童话,是指导儿童写童话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图画为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观察内容,为编写童话提供了基本情节,因而,写起来难度不大。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到看单幅图写童话,看单幅图写童话,故事情节要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去想象,难度比看多幅图写童话要大一些。引导儿童看单幅图写童话,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指导儿童看懂图意。要求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图画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引导儿童思考图画所要表现的中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儿童思考、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可凭单幅图编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童话。比如,一年级下册(本文所涉教材均指人教版教材)第五单元有一个看单幅图编童话的练习,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中间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河这边有一棵大树,树旁边有一座小房子;河岸上有一只小猴和一只小鹿,它们都眼睁睁地望着河对岸的桃树。根据这幅图,至少可以确定三个中心,编三个童话故事:第一个故事,小猴和小鹿团结起来过河摘桃子吃,说明团结力量大;第二个故事,小猴与小鹿不团结,结果没有摘到桃子,说明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第三个故事,小猴和小鹿都不依赖别人,自己想办法摘到了桃,说明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一定会有解决困难的办法。
第三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儿童围绕中心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单幅图为中心“推前往后”:推前,就是想想这个故事的开头是怎样的;往后,就是想想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同时,还要往细处想,想想图画上的童话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样,在头脑中就会出现几幅新图,单幅图也就变成了多幅图,写出来的故事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第四步:说写童话。要求先想好题目,再把看图思考和想象的内容说出来,最后用文字把说的内容清楚而又重点突出地写出来。
(三)结合课文写童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以动植物为内容的,有的知识丰富,有的故事性强,有的本来就是童话。结合课文写童话,既有利于读,又有利于写。结合的方法,大致有“续”“扩”“改”“仿”“借”五种。
“续”就是续写童话,接着童话的某一内容继续往下写。续写童话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根据童话故事的开头,续写童话。它要求根据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使之成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在指导学生续写时,一定要注意续写部分和开头部分接得上,故事的前后要保持一致。(2)根据童话内容,续写童话。这种续写要求续写的内容和原文的中心保持一致或有一定的联系。比如,二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有位学生根据这个故事续写了一个童话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主要写了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一切,让我们更加深信:只有全面地看清事物,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这篇续写与原文中心一致,前后文意思连贯。
“扩”,就是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扩张,增加情节,补充细节,使童话故事更具体、充实和丰满。扩写童话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扩写句子。把原文中某些抽象概括的语句加以具体地叙述和形象地描写,在原文句子上加以扩展。(2)扩写段落。把写得较概括的段落,扩写成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比如,二年级上册的童话课文《鸡妈妈的新房子》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根据课文中心,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增加狐狸偷吃小鸡的情节,具体描写狐狸、鸡妈妈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扩写成《狐狸的诡计》这个童话故事。
“改”,即改写。改写童话与续写童话、扩写童话不同,对原文改变较大。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改变体裁。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是以动植物为题材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诗歌。如二年级上册童话诗《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位学生根据这篇课文第一、二节的内容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补充了必要的细节,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蒲公英种子》,具体描写了蒲公英妈妈和蒲公英种子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故事写得生动。(2)改变人称。不同的文章,叙述角度不一样。从人称方面来讲,有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有以第二人称来写的,也有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三种不同的人称写法,在写作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对文章进行人称改写时,一定要注意不同人称角度叙述的特点。比如一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学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假如你就是那棵茁壮的柏树苗,被邓小平爷爷栽在天坛公园里,请你用第一人称,以“柏树苗”的身份,把柏树苗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特别要注意加上柏树苗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学生根据这一要求,可以写出一个生动有意思的故事来。
“仿”,即模仿童话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结构布局、谋篇立意等,仿写内容不同的童话。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慢慢悟出写作的真谛,完成由仿到创的过程,最后走向作文的创新道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童话课文可以作为仿写的材料,如《雨点儿》《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柳树醒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假如》《我要的是葫芦》《我是什么》《骆驼和羊》等。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结构布局以及语言表达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虚构了布娃娃向小猫、小鸭、小兔、牛伯伯借梳子的故事情节,通过记叙布娃娃借梳子的经过,介绍了小猫用舌头舔毛,小鸭用嘴巴理毛,小兔用爪子抓毛,老牛用尾巴拍毛的自然知识。小作者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写知识性童话。如二年级上册有一篇童话课文《回声》,介绍了回声形成的原因,有一个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小青蛙和小公鸡》。他运用想象的手法,虚构了小青蛙利用回声这一自然知识帮助小公鸡改正骄傲自大缺点的故事情节,编写的童话故事,情节有起有伏,生动具体。
(四)提供条件写童话
提供的条件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或者是一个故事的编写提纲,或者是创设一种情境,要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这些条件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童话故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語交际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要求学生把故事讲完。指导学生编创这个故事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开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地朝小兔跑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松鼠会对小兔说些什么?小兔和小松鼠会怎么做,结果怎么样?这样,把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可以编织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
(五)观察动物写童话
儿童最喜欢小动物。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练习,就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说说它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然后写下来。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创编童话:(1)根据动物的外形特点;(2)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3)根据动物的功用;(4)根据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只要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编织出一个个有创意的童话故事。
(六)观察日常生活写童话
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编童话,首先,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从而明确写作目的: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其次,学生要学会用夸张和拟人的方法展开想象。如果编写以人为主人公的童话,那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一定要经过夸张处理,不能写成现实生活中的一般的人。如果是以物为主人公的童话,那么这个物既要像物,又要像人,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当然,除了采用以上几种形式写童话外,还可以采用根据几个词语写童话,听音响写童话,玩玩具写童话,观察植物、非生物写童话,观察自然现象写童话,自由命题写童话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年级,以看图仿写童话句子、片段,听童话说童话,看图说童话为主;二年级,以仿写童话、看图写童话为主;三年级,发展到利用多种形式写童话。
四、童话作文的教学要则
童话作文的教学,要注意四个“互补”,即:“两种作文”互补,读童话与写童话互补,想象训练与写实训练互补,评童话与写童话互补。
(一)“两种作文”互补
“两种作文”,是指纪实性作文和想象性作文。开展“童话引路”作文教学,不要理解为光写童话,不写纪实性作文。指导学生写童话,不是为了培养童话作家,而是从写童话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写好一般记叙文。因此要理解为想象作文与纪实作文双线安排。一至三年级,以写想象作文为主,也要写一些纪实性作文。四至六年级,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写一些想象作文。想象作文与纪实作文双线安排,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两种作文”互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利于真实而全面地提高小学生写话和习作质量,真正使更多的学生从恐惧写作的怪圈中走出来,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意识的转变;从‘有兴趣写话’到‘乐于书面表达’,最后‘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实现在写话和习作的实践过程中,从学写到能写到会写”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29.。
指导儿童写纪实性作文和写想象性作文,要求大体能分清两种作文的不同特点。写纪实性的作文,要写真人真事,不可以虚构、编造。在写作中,也要展开想象,如运用比喻句、夸张句、拟人句等。写想象性的作文,人物事件应该虚构,不会说话的、没有表情的、不会做事的、不会动脑筋的事物都能像人一样,能说、能哭、能笑、会动脑筋。要指导儿童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大胆地展开幻想,虚构情节,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写神奇美妙的童话故事。
(二)读童话与写童话互补
写好童话的前提是多读童话。“童话引路”作文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以听童话为先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读童话为基础,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以说童话为纽带,把听、读、写连接起来;以写童话为主线,提早进行作文训练。一年级上学期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引导儿童开始读注音童话,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和“亲子阅读”活动,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年级上学期读5000字左右,一年级下学期读2万字左右,二年级读10万字左右。儿童很喜欢读童话故事,关键是要为他们推荐好的读物。对读童话要给予适当指导,注意上好阅读指导课,根据读物的特点提出阅读要求,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质量。通过大量阅读,让儿童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同时又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三)想象训练与写实训练互补
写实训练与想象训练都很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写实训练,而忽视想象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的每一个步骤,如观察、审题、立意、取材、结构、行文乃至文章的修改,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作文就无法动笔;想象力不丰富,作文水平就难以“起飞”。作文思路闭塞、内容单调、写法雷同,可以说是忽视想象能力训练结下的苦果。
想象力是常人都具备的能力,但写起文章来,就不会用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受过想象这一心智机能的训练。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他们有稚气的心灵和对未知事物天真的猜想,教师要呵护、要珍惜,要充分运用写童话作文开发儿童的想象资源。洪汛涛先生在《童话艺术思考》一书中写道:“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段幻想智力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珍惜他们的这段黄金时期,去开发它,发扬它。”“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他们这一段宝贵的时期,让他们多和童话接触,谈童话,写童话,让孩子们的幻想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希望他们永久保持这种旺盛的幻想智力,以利于社会、国家、世界、人类的建设。”
童话作文要引导儿童喜爱想象、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创造性想象,让儿童放飞想象的翅膀,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指导学生写童话时,可以穿插进行以下几种想象训练:
1.拟人想象训练。
拟人想象,就是把物想象成为人,赋予物以人的动作、心理、表情,让物能像人一样说话,使物具有人的灵性。如石头能开口、铅笔会跳舞、小猪爱打扮等,一条蚯蚓、一株小草、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童话人物。
2.相似联想训练。
相似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联想到若干类似的事物。在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儿童展开相似联想,由一事物的某一特点联想到另一事物相似的某一特点,由物联想到类似的人,由人联想到类似的物。比如,由黑板上画的一个圆,可以联想到太阳、月亮、月饼、气球、铁环等等;由随风摆动的杨柳,可以联想到轻歌曼舞的仙女;由辛勤耕耘的老农民,可以联想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有个叫和悦的小朋友画了一幅题为《我的一家》的画,画上画了一头牛,牛背上画了一只兔、一只公鸡、一只老鼠。画左边的文字说明是:“妈妈属牛,爸爸属老鼠,哥哥属兔,我属鸡,妈妈在家干的活最多了。”这幅画在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展览中荣获一等奖。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属相中的动物来表现一家人,深切地表达了敬爱妈妈的思想感情。她的这一相似联想真是太妙了。在习作中,用上相似联想就能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作文就有物可言、有话可说,内容就会更生动、更精彩。
3.多角度想象训练。
多角度想象,就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使思维呈发散状。对同一题材,可以引导儿童展开多角度想象写出不同文体的作品。也可以引导儿童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如看单幅图编童话故事,单幅图想象空间大,创造的成分多,教师要精心引导,开拓不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创编情节不同或立意不同的故事提供条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形象化想象训练。
形象化想象,就是把抽象的东西想得具体。比如,写大象怕热、小猪嘴馋、山羊爱学习、小猴淘气等,要具体地描述出这些童话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平时,要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展开想象,多练笔,这样,他们的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四)评童话与写童话互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课程评价”问题时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对童话作文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以评促写。发展性评价,使儿童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获得写作的教益,产生习作成功的期望,推动写作能力的提高。
1.分段评价。
童话作文评价要从儿童写作能力的客观实际出发,顾及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实行分段评价。起始阶段,即一年级,从写拟人句子起步,到写一段童话,到写简短的童话故事,一百字左右。在写作中有错别字、漏字,句子不通顺、意思不连贯,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愿意写、爱写。黄金阶段,即二、三年级,是儿童写童话的高潮阶段,要求逐步提高:内容具体,想象丰富,故事完整,语言比较通顺,字数逐步增加。对童话作文的批改讲评要尊重儿童,做到多就少改,注意启发,让儿童自己去完善。
2.赏识评价。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比尔·盖茨的母亲在答记者问中也曾肯定地说:“我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赏识。”对童话作文的评价,要学会赏识,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亮点,关注细微进步,真诚地激励儿童,满怀爱心地唤醒儿童的潜能。比如,“我为你的成功而喝彩”“欣赏你的作品,簡直就是一种享受”“你的见解很独特”“希望下次再给我一个惊喜”“你的进步让我骄傲”“为了你的进步,我愿为你加油”“你的想象太神奇了,让我惊叹不已”“我们班的作家非你莫属”等评价,让儿童得到肯定和赞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会增强自信心。儿童的好作文是夸出来的。我们要多动脑筋精心设计评价,努力强化评价对儿童的激励功能,同时要重视实践应用,把儿童写的童话、编的小报张贴出来供大家欣赏,编辑班级童话集或个人童话集在班级或学校展示,向少儿报刊投稿等,让儿童品尝到成长的快乐。这样,他们就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入迷,越写越精彩。
3.多元评价。
儿童之间的差别很大:有的口齿伶俐,有的笨嘴拙舌;有的头脑灵活,有的反应迟钝。对童话作文的评价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起点的需求,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在写童话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要一刀切。起始阶段,能写一两句话也行,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到能写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作文水平中下的,先要求他们有内容,语句较通顺,能按顺序写,使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写作水平优秀的,可以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构思写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上下功夫,并适当提高要求,促使他们进步更快。对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评价,能促进儿童习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儿童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他们对同样的题材写出立意不同、内容不同、构思不同的文章时,我们要看重个性的、大胆的想象,对习作中的创见要赞赏,而不要根据已知的知识、固有的陈规,贸然地否定那些新奇的创意。
五、童话作文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指导儿童写童话,对教师有一些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要有“三颗心”,即童心、爱心、慧心。
(一)一颗童心(儿童之心)
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都要有一颗童心,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儿童。著名作家陈祖芬在题为《童话与“小小世界”》的演讲中说道:“童心就是一颗单纯的心,就是赤子之心。”“人总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要长大;人总要变老的,但心不要变老。”“一双天真好奇的眼睛,和一颗童心,是成长的前因,是发展的定金。有了这些,才能去发现,去探索,去求知,去开拓,无止无境,无穷无尽。”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启动童心,要有儿童的心态和儿童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这样,你才能理解儿童、理解童话,才能指导童话作文。否则,就有可能会对儿童新奇的、大胆的创意进行贬斥,扼杀他们的童心。
(二)一颗爱心(爱童话)
不管你是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五六十岁,你仍然应该喜欢看童话故事,喜欢皮皮鲁,喜欢笨笨熊。但现实中并非如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爱童话,不看童话,仅仅知道课文中的几个童话故事。某个地区教坛新秀评选中有这样两道选择题:
①阅读报刊时,经常可以看到“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这个比喻,它的意思是()
A.惹出了麻烦
B.找到了宝贝
C.有了解决办法
D.树立了信心
②童话《灰姑娘》的作者是()
A.格林
B.安徒生
C.王尔德
D.冰心
测试结果,得分率仅为22%。这样的结果真让人遗憾。爱屋及乌,作为一个教师,爱儿童就要爱儿童喜欢的东西,爱儿童喜欢的童话。教师经常读童话,不仅能与儿童有共同语言,易于沟通师生感情,而且更容易指导儿童写好童话,有利于改进教学,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三)一颗慧心(智慧之心)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有一颗智慧之心,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学生。要把童话课文当童话来教,要走进儿童的心灵,用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用儿童的语言来教童话。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多种方式唤起儿童的想象。比如,用音乐唤起想象,用图画唤起想象,用表演唤起想象,用“说故事”唤起想象,用“问题”唤起想象,等等。教学童话作文,要把重点放在兴趣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上。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有趣”。特级教师薛法根很注意为学生营造愉快的习作氛围。他常常借着学生的回答“借题发挥”,一会儿一个笑话,课堂上笑声不断,笑中有导,引领着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浓郁的情趣中进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写童话,教师要发挥童话想象的优势,借助童话来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要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儿童连贯地展开想象;要引导儿童由静到动、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展开想象;由图中的一个动作联想到一连串的动作,由图中的一个情节联想到前前后后的许多情节;要引导儿童有目的地展开想象,围绕一个中心,一根线索构思故事情节;要在求同的基础上提倡求异想象……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借助引导,让儿童的想象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驰骋。
有魅力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有童真、童趣、童心。陈祖芬女士在题为《童话与“小小世界”》的演讲中说:“健康阳光的人必定有一颗童心。天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头。没有三分天真往往难成大才,即使成为大才也不一定可爱。一个可爱的人,大家才爱你;一个爱别人的人,才可爱。”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来一次蝶变,把成人味变成儿童味,回到童年,做一个有童真、童趣、童心的教師,做一个受儿童欢迎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