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美 房佳楠
摘要:教学科学小品文《动物笑谈》,首先根据阅读提示,提炼关键信息“笑谈”,设计四个“趣味”环节:趣味导入,初识“笑谈”;趣味探寻,感知“笑谈”;趣味深究,细思“笑谈”;趣味活用,仿写“笑谈”。在教会学生自读探究的方法的同时,引领学生细嚼趣事,深品“笑谈”,并学会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仿写“笑谈”。
关键词:《动物笑谈》趣味科学精神
《动物笑谈》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课教学带领学生细嚼文中的趣事趣言,紧扣“笑谈”,赏析动物及作者趣事、趣言之可笑、可爱、可敬,領略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和尊重生命的伟大品格。
一、教学实录
(一)趣味导入,初识“笑谈”
师(出示图1)请看这幅图片,猜猜这位老人在干什么?
生在研究天鹅在水中是怎么游动的?
生在观察天鹅的行为习惯。
师两位同学都猜对了,这位老人就是在研究水中雁鹅的行为习惯。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投影PPT)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生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等。
师预习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学习生字词。
(投影PPT,指名学生领读。学生领读生字词,并提醒大家字音字形。)
师《动物笑谈》是一篇自读课文,如何自读呢?要用好阅读提示和旁批。请大家齐读阅读提示。
(学生齐读阅读提示。)
师从阅读提示中,大家提炼出哪些阅读要点呢?
生从“‘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这句话中提炼出本文主要讲的是趣事。
(教师板书——内容:趣事。)
生从“作者的语言诙谐风趣,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阅读时注意体会这种幽默的效果”读出了语言风趣的特点。
(教师板书——语言:风趣。)
生从“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中读出了科学精神。
(教师板书——精神:科学。)
师这些阅读要点是我们探究学习的关键信息。
(二)趣味探寻,感知“笑谈”
师自读还要学会批注。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笑谈”了哪些趣言、趣事,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试着用“我认为……很有趣,趣在……”这样的句式全班分享。
(学生小组交流。)
生我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很有趣,趣在作者把自己说成是“疯子”,有种自我调侃的意味。
(教师板书:调侃。)
生我认为“又一次……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很有趣,趣在小水鸭错认大白鸭为母亲。
生我认为“做母亲的水鸭子……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很有趣,趣在小鸭子把作者当作母亲。
师确实是趣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的语言也很有趣呢?
生“呱格格格、呱格格格”运用了拟声词,很形象。
(教师板书:拟声词。)
生“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运用了比喻,写出了小凫找妈妈的焦急。
(教师板书:比喻。)
师请做好旁批并注意读出小鸭子的焦急。
生我认为“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很有趣,趣在作者模仿母鸭的又蹲又爬又叫的动作上。
师仅仅有趣在模仿动作吗?(板书:动作描写)
生我认为趣在作者“暗自得意”之时,周围的人却“脸色煞白”,形成强烈的反差。
师确实相映成趣!(板书:心理对比)这样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对比还有吗?
生我认为“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很有趣,趣在作者当鸭妈妈时的动作和水鸭及观光客的反应。
生我认为第13自然段很有趣,运用了拟声、夸张,将可可的叫声形容成像猪的嚎声一样,表现得十分生动。
生我认为“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很有趣,趣在作者叫出了杀猪般的声音及周围人的反应。
生我认为第18自然段很有趣,趣在可可咬掉了衣服扣子还摆放得整整齐齐。
生我认为第19自然段很有趣,趣在可可咬着毛线缠在树上的样子,显得十分轻盈敏捷、调皮可爱。
(三)趣味深究,细思“笑谈”
师(总结追问)刚才大家找的“笑谈”,是从读者的角度看作者及动物。有没有想过动物的这些行为真的可笑吗?(板书:可笑)作者也真的可笑吗?请站在动物的角度细思“笑谈”。
生不可笑,小鸭子是为了寻找妈妈,才会有焦急的表情,这说明动物是有亲情的。
生不可笑,它们是对作者产生了信任和依恋,才会到处找他,说明动物是和人一样有感情的。
生不可笑,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和天性,向往自由、调皮,这些都是它们的天性。
师说得好!如果站在动物的角度思考,就会觉得不但不可笑,反而觉得它们的行为像人一般,很可爱。(板书:可爱)那么作者的这些“怪诞不经、疯子”一样的行为也真的可笑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在文中找出理由。
生不可笑。从“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这句话中,可看出他是为了科学实验才亲身实践的。
师结合第2—4自然段的旁批,从科学家科研的角度来看,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生严谨、仔细观察。
生还有他为了科学实验,放下了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即使遭到冷嘲热讽,被当成疯子,也不在意。他的忘我、专注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作者这些“可笑”的行为仅仅是为了科学实验吗?
生不是,还出于科学家对动物的爱和尊重。
师哪些地方有所体现?
生“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体现出作者十分理解它们。
生作者花大价钱买回了被长期禁锢的鹦鹉可可,在文中用了两个“可怜”,表达对它的怜爱,而且任由它飞,体现出他是个尊重动物天性的人。
生“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表明作者理解可可的调皮,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生“我到底还是叫了”表明作者还是放心不下可可,哪怕自己被别人看作怪物,依然坚持呼唤可可。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伦兹是一个细心严谨、善于观察、敢于实践的科学家。他为了探求科学,不惜委屈自己,不顾别人的嘲笑和冷眼,忘我、专注地工作,确实令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极富爱心的人,他将动物看作平等的生命,像对待家人一样,尊重它们,尽可能地满足它们的需求,最终获得了动物的信任与友谊。他热爱科学、敬畏生命的高尚情怀,非但不可笑,反而可敬。(板书:热爱科学、敬畏生命,可敬)文章既为“笑谈”,到底是笑谁呢?
生文中的看客,不理解他的人。
生虐待生命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用风趣的文笔写这样严肃的话题呢?
生用幽默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的美好与可爱。
生讽刺那些看客和不理解作者行为的人,呼吁我们尊重动物、敬畏生命。
生告诉我们探求科学的过程中,与动物相处也充满了乐趣。
师大家终于读懂了“笑谈”背后的写作意图。作者是这样推荐自己这本书的,(出示PPT)请齐读——
我想:把这个笑话讲给身边的人,其实还不如把它分享给每一个人。
我是一名科学家,不是诗人。所以在这本小书里,我并不打算用任何艺术手法来更好地描述自然。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要想写出一本多少有些魅力的书,我唯一的机会就是严格遵守科学事实。因此,写书时我基本遵守了我们这一行的方法,希望亲爱的读者能够通过我们的书,对动物朋友身上的无限美好略有所知。
——康拉德·劳伦兹
师作者写作本文,一是尊重科学事实,二是希望读者感知动物朋友的无限美好。其实人爱动物,动物也爱人。
(四)趣味活用,仿写“笑谈”
师请看《乌鸦反哺》图。(出示图2)作者养的一只寒鸦,很爱作者,像孩子对待母亲一样,要给作者喂食。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幽默的写法,将这幅画面描绘出来,可以从人物的表情、寒鸦的动作等方面切入。
生“呱格呱格”,小寒鸦衔着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兴奋地向我嘴里送来。好像在说:“快张嘴,好吃呢!”我惊恐万状,一边躲避,一边大叫。最终,只得张开嘴巴,好好享受这一“美食”。
师很好!你用拟声词、神态描写、调侃等手法,再现了“乌鸦反哺”的可笑、可爱。劳伦兹写过很多的动物趣事。如果想了解更多“笑谈”之趣,可以课后阅读他的《所罗门王的指环》。
二、教学评析
“笑谈”是《动物笑谈》的题眼。本节课,教师根据阅读提示,提炼出关键信息“笑谈”,围绕“笑谈”,设计了四个“趣味”环节:趣味导入,初识“笑谈”;趣味探寻,感知“笑谈”;趣味深究,细思“笑谈”;趣味活用,仿写“笑谈”。纵观全课,教师教会学生自读探究的方法,引领学生细嚼趣事,深品“笑谈”,并学会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仿写“笑谈”,最后推荐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由单篇课文延伸到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具体如下:
(一)细读全文,互动交流,分享“笑谈”之趣
初识“笑谈”环节,由观察图片导入本课作者的介绍。观察学习本身就是引领学生聚焦课堂、聚焦主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得力措施。感知“笑谈”环节,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趣言趣事,并用固定句式“我认为……很有趣,趣在……”小組交流、全班分享。这样的范式训练虽然限制了学生表达的个性化,但聚焦文本,有利于学生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关键信息,从而发现“趣点”。而梳理、交流趣事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
(二)扣题追问,换位思考,理解“笑谈”内涵
细思“笑谈”环节,教者设计了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回归文本,从读者的角度、动物的角度、作者的角度,层层深入地进行趣味探究——“动物可笑吗?”“作者真的可笑吗?”“可笑的是谁?”在追问与反思中,师生达成共识:动物行为看似可笑,如果站在动物的角度思考,就会觉得动物像人一般可爱;作者荒诞不经的行为看似可笑,如果站在科学家科研的角度,就会发现作者模仿动物、融入动物的行为,是热爱科学、敬畏生命,令人可敬。这些感悟,不是说教,而是师生在细读文本、互动反思中发现的,因此彰显了语文本色。教师的追问,解决的是“谁可笑”的问题。这一环节反思笑的对象,引领学生换位思考。本课板书也较好地体现了自读课文的学习思路和学习重点。如果教师在板书“可笑”后打“?”,在“可爱、可敬”后打“!”,并追问“笑谈的对象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依据”,不仅醒目,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链接资料,助读鉴赏,读懂“笑谈”意旨
本文到底“笑谈”谁呢?学生最先感知的“笑谈”对象是动物、是作者的荒诞不经的行为。动物可笑吗?作者可笑吗?师生在细读文本、互动交流中,很快就发现:在作者深情、幽默、风趣的描述中,动物是可爱的,作者是可敬的,真正可笑的是不尊重动物、不理解作者行为的看客或读者;“笑谈”之外应该反思的是文中的看客和读者——这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链接“作者推荐这本书的写作意图”,不仅促使我们深思人与动物的关系,引领我们尊重动物、敬畏生命,还有助于我们尊重、包容、理解“行为主义”文化,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自觉性。
(四)即兴创作,检测反馈,活用“笑谈”写法
仿写“笑谈”环节,让学生再次观察图片,以熟悉的“乌鸦反哺”的故事,训练学生现场仿写创作。教师的点评,充分肯定学生活学活用的做法——运用拟人、拟声词、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并引领学生课后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将探究、写作兴趣延续到课后的阅读兴趣。这一环节设计既首尾呼应、总结归纳,又当堂巩固、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可谓一箭双雕。如果教师的点评不只聚焦语言的运用,还能兼顾构思的巧妙、形象的美好,就能进一步引领学生在创作中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