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中学生化学学习“陌生感”策略探析

2019-09-10 05:11谢福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策略

谢福顺

【摘要】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陌生感,这种陌生感阻碍了化学能力的培养。陌生感的产生既有学科特性因素,也有教学设计方面和学生个体差异方面的问题。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下,破解学生化学陌生感是重要环节。通过多样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消除化学陌生感,对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陌生感;策略

一、引言

新课改以来,中学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显示,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出现无处下手的感觉,感觉知识点非常凌乱,不禁产生对化学的陌生感。对化学的陌生感使学生心生畏惧,对化学学习没有信心,阻碍学生化学能力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按理来说应当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现实教学情况却恰恰相反,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诸多困惑,化学式记不清楚,化学性质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学生对化学莫名的陌生感,学习起来也不知从何处突破,这也使得化学成为校外补课的热门学科。中学教职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这种陌生感,要通过积极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中学化学学习陌生感成因分析

本应为学生最易学习和接受的化学变成了学生成绩的“拦路虎”,学生对化学学习不知所措,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去破解化学学习秘诀,对化学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源自多方面因素,既有学科特点造成的,也有学校教育设计的问题。具体来看,陌生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的学科特性方面的因素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间的微观反应,微观反应不像宏观的事物能被直接观察,这就使得化学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在脑海构架良好的坐标体系,将微观的反应与宏观现象进行比对。例如,分子结构,电子排列等知识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学生在脑海里构建模型,建立对应关系。化学是基于符号建立起来的学科,因此需要学生对化学符号有较好的掌握,化学符号间诸多的相似之处为学生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学生莫名的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此外,化学知识点较碎较细,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记忆条理,稍不注意则容易引起混淆,不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的这些特性使学生在接触化学的时候感到看似熟悉,却又陌生。

2.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方面的因素

化学陌生感不仅来自于其学科特性,教学设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①化学课程安排较迟较少。一般情况中学的化学课程都是九年级开始学习,初中阶段也只学一年,周内课程安排也相对较少。课程安排较晚,学生还没明白化学为何物,初中化学教学已经结束。化学课程安排较少也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化学;②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由于化学知识点相对琐碎,因此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化学教学设计水平,多数老师的化学课程设计都是跟着教材逐章逐节的安排课程,缺乏对化学整体的把握,大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点间不能建立起联系,孤立的学习一个一个知识点;③教学手段单一。现阶段中学化学的主要教学手段还是老师课堂讲授,与实验课程结合;部分学校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实验视频。中学阶段实验课程内容少,还有就是实验由于操作的问题,有时效果不明显,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视频类的辅助工具内容老套,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

3.学生自身成长经历方面的因素

现阶段的学生皆是21世纪以后才出生的,这代学生是伴随着卡通,动画,电子游戏成长起来的,对影音类产品极度依赖,空间想象力普遍匮乏。这部分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饱受父母宠爱,其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机会参与生活劳动,缺乏生活常识,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基本不了解。这也就难怪他们对化学物质陌生,因为化学物质对他们来说缺乏生活中对应的对象。

三、消除化学陌生感的实践策略

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给化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如何消除陌生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化学教学人员需要立足化学学科特性,以学生为主,精研教学手段,借助有效的辅助工具,将化学课堂变成简单易懂,易学易记的学习过程。

1.创建贴近生活的化学课堂

化学是源自生活的学科。因此,化学课堂的教学应当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做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以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作为引导,然后围绕现象所包含的化学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重点对化学产生的原理进行阐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背后隐藏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学中的例题和习题也可以更加侧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化学学习贴近生活。通过将化学与生活构架良好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对象,可以有效地帮助消除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此外,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比如铁生锈,酸雨的形成等,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2.借助科学手段实现微观化学宏观可视化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成果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在积极开展,从最简单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到复杂的人工智能教育。化学的微观性是学生的主要障碍,利用科学手段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则是帮学生扫清了主要障碍。近年来,在化学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高速摄像机和慢放技术,捕捉到了非常多有意思的化学反应过程。这种技术将平常的化学反应直观地呈現出来,极易理解。还有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通过构造模型将教学制成小动画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化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将微观化学宏观可视化呈现,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办法。图片,视频材料比文字要来的直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将学生不熟悉的东西转变为能够直观理解的内容,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

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带来的主观感知

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安排的较少,化学实验课程就更少,学校实验资源存在诸多限制,很多实验都是课堂上老师演示一下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参与的机会很少。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实验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主观感知,但是教学设置和资源有限的问题使学生丧失这样的机会。在化学学习中,参与感是克服陌生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酸碱中和实验中,溶液的量对实验现象有明显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发现溶液量多少引起实验现象的不同,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寻找背后的原因。中学阶段的化学教育,老师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帮助消除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

4.以问题为导向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老师应当将中学化学知识分解整合成系列的问题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熟悉化学中各个细微的知识点。在问题链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在进行重点讲解和突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培养学好化学的自信,这就有效地排除了学生对化学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老师发现学生薄弱环节的过程,这样老师讲解化学知识更有针对性。老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可以多从生活出发,让问题更有趣味性。學生在学习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更有利于排除学生的厌恶情绪。

中学化学知识点较细较散,对刚开始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不小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是阻碍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主要问题。中学教育要立足消除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从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做到对化学知识点细致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宋守娟,侯发胜.初中生化学学习陌生感的成因及消除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8):5-6.

[2]邵康.初中化学课堂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6(5):178.

[3]包春华.基于整体思想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8(6).

[4]靳辉.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8):21.

[5]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