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巧凝
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都厌恶教师拖堂。拖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集约化”的概念: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实效。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提出过“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应注意课堂时间的集约化管理。任何管理都是对“人、事、物、时”的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也不例外,应是对“学生”(人)、“教育教学”(事)、“教材、教具、学具”(物)、“教学时间”(时)的管理。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一系列活动,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是课堂时间管理的过程,因此课堂时间管理应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负责。其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由师生双向互动完成,双方的时间观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层面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 00名数学教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题如下。
日常教学备课时,你对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估计了吗?
A 没有估计 B 较少估计
C 大多数环节有估计D 每节课都估计
统计结果显示,A选项43人,B选项114人,C选项41人,D选项 人。可见,没有或较少对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估计的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教师反映,只有在公开课、比赛课时才会认真地对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花费的时间进行估计,平时上课一般只对课堂40分鐘的总容量进行估计。有些教师在制订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只估计哪个教学环节需要加大力度、多花时间,而忽略了估计其他环节,导致常在接近下课时,临时又对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些教师自我反思后表示,课堂教授时常在某个教学环节上纠缠不清,造成时间不够用;更有教师认为,教学时间长了,有经验了,就不需要再估计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了。种种现象表明,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意识较薄弱,各个教学环节时间的花费随意性较强。
(二)学生层面的调查分析
通过多年来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与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行为也有直接的关系。低效课堂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动作拖拉,缺少准备。如要做练习了,才临时从书包里翻找练习本;需要学具了,才喊“老师,等我一下,我还没拿好”;小组活动时间结束了,有的小组任务还没完成。这些现象说明,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管理意识。二是心不在焉,学习被动。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显得不那么“主动”学习,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很少举手发言,甚至从他们的面部表情,教师可以感觉到他们并不在倾听,更谈不上让他们思考课堂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活泼”有余,手上的小动作不断。对上述学生而言,课堂时间是在“无为”“无所获”中度过的。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总量,即认为只要不拖课即可,对课程内容不管不顾;也不能只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量,即只确定40分钟要完成课本上哪一页到哪一页的内容,而不管中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如何使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时间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取决教学时间(课堂中用于教授学科知识、概念和技能所用的时间)、专注学习时间(学生关注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所用的时间)、学术学习时间(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获得较高水平的成功体验的专注时间)。除了这三类时间外,课堂中教具准备、教学形式转变等非教学性行为所耗费的时间也要进行估算、管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主导者,应尽量减少将可能造成教学性时间的人为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流失,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课堂常规习惯养成,减少非教学性时间
针对数学课堂上教学环节切换或学生纪律问题造成时间流失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关注学具使用
在开学的第一课,教师应和学生强调学习用品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提醒学生,将学习用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其次,桌面上只放当节课所需学具,其他无关物件收到书包里。这样可以避免在需要学具时,学生临时掏书包磨磨蹭蹭地寻找,也避免其他学习用品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善用语言提示
因个体差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小组合作时进程往往不一致,有些动作特别迅速,有些动作拖拉,此时教师可借用一些语言来提示学生加快速度或引导学生要善于利用时间。如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计算后,教师提醒道:“××学生动作真迅速,他已经在检查了!”这样的语言看似在表扬某位学生,实则“一石多鸟”,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受到暗示,作业完成后应该检查;计算速度慢的学生受到刺激,别人已经做完了应该加快速度。又如小组合作的时间差不多结束时,教师提醒:“第3小组的同学坐得真端正,他们用动作告诉我们,他们组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暗示其他小组应加快速度,并且合作完成后停下手中动作,准备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如此,也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3 关注个别学生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并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演绎自己的角色。如可以与学生近距离进行肢体、眼神接触,这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帮助未及时打开课本的学生翻开课本;可以为那些不知讲到哪里的学生指点内容;可以为那些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提供指导。教学即教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走下讲台,可以更好地成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避免教师在黑板前卖力“耕耘”,而有些学生在“遥远”的位置上“忙”着其他事,造成教学无效。
(二)依据学情选择教学策略,最佳时域用于刀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第 0分钟,在这段时间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应准确预测每个教学环节所花费的时间,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把最佳时域留给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新知环节。要想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且获得较高水平的成功体验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就应当进行学情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在最佳时域内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探究教学重难点。
1 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找准学习的起点即清楚学生知道了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时间。如“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师通过课前测试可以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对大部分四年级学生而言不存在学习障碍,因为其算理和算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总体思路可以是:重现算理,正向迁移,重在梳理。课程的创设情境可以简约化,让学生根据图片和算式自行寻找背后的问题,主动提取乘法模型的意义,为接下来的算理教学服务。问题情境创设估计要花费4分钟时间;接着用3 5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事实证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即便不教,绝大部分学生也会计算。因此不如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会计算的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上,知识生长点显性化,促使学生使用原有经验解决新问题,同时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行观察、比较、表达自我想法上。这时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技能训练,而是自我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同时也积累了活动经验,感受真正有效的教学体验。
2 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
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以便教师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合适的媒体手段,使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化难为易。如讲述周长的概念时,教师解释道:“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从这句话上看,“长度”一词是学生熟悉的,而“封闭图形”和“一周”两个词是第一次出现。如果从字面来理解,许多教师容易把“长度”这个周长的本质忽略,而把教学重点放在“一周”和“封闭”上,让学生从描实物的边线入手,接着说明怎样描画比较准确,最后探讨封闭问题。这种教学法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留给重难点教学的时间更少了。
针对实物表面具体的“面”,学生在认识“周长”时,往往会受看得见、摸得着的“面”的干扰,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便开门见山地板书“长度”两字,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再出示一根铁丝,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它的长度,接着把铁丝弄弯继续测量,一直弯到铁丝首尾相连形成封闭图形为止。这和用实物讲解的情况不同,采取了“去面积”的做法,铁丝围成中空图形,周长便从“面”中剥离出来,强调了“周长是一条线(的长度)”的本质特征,省时且高效地突破了干扰性难点。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加积极时间投入量
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处于支配地位,时间管理的支配权都被教师牢牢抓住,那么学生便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难以形成时间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应让课堂管理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而增加积极学习时间的投入量。
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与教师的授课方式相关。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时间管理的主动权集中在教师手上,随着讲授的进行,学生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分散。有实验表明,在15分钟内,10 的听众呈现出分神的迹象;18分钟后33 的听众开始不耐烦;35分钟后几乎所有听众都不再专心。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师生一问一答中,教学时间管理的主动权也仍然在教师手中。在超过40人的班级中,通常3—5个学生就会占了班级所有师生交流的70 ,可见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的受益者是少部分学生。而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起主要的时间管理作用。有了时间管理的支配权,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课堂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逐渐增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避免拖课和课堂低效,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時间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工作并非只在当堂课上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的教学设计、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有益因素。只要教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断摸索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定能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宋珍欢.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 019( ):10 .
[2]胡焕明,田欣.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 019( ):94.
[3]王欣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的探寻与拓展[J].音乐创作, 018(5):165-166.
[4]柴玲.风格·韵味·意蕴: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性刍议[J].文艺争鸣, 018(1 ):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