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从“班”抓起

2019-09-10 04:11:22蔡海汪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本

蔡海汪

摘 要: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合唱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教育功能,愈来愈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中学合唱 班歌 校本

【正 文】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一、中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

合唱对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提升个体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作为长期在一线的教师,结合自己对课堂的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提高轻普及,重比赛轻课堂

近年来,有关部门为了推广合唱艺术,提高合唱水平,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合唱比赛。这对引起学校对合唱的关注,促进教师重视合唱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各种比赛也确实风声水起,红红火火。但热闹过后不由反思,这繁荣的比赛后面是否就代表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呢?答案是不尽然的。其实这些比赛绝大部分只是针对学生中的歌唱“精英”层,即来自于第二课堂的训练,而极少涉及所有的学生,其第一课堂是否真正有效开展合唱教学,却是未知数。现实往往是教师忙于搞比赛拿成绩,无暇顾及第一课堂,反而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放在次要位置,即本末倒置,重“提高”轻普及,这无疑与新课标中“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重教材轻实践,重教学轻体验

纵观近几年中学音乐课所用的教材,合唱内容所占比例并不多。初中阶段每册虽配有十几首歌,但合唱谱只有一、二首。高中教材部分,只有选修的《歌唱》模块有合唱内容,其余的模块如不自主开发教材,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合唱学习。可见,课程明显不足,很难对学生形成有效积累。为了加强合唱教学活动,也有许多学校组织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校际合唱比赛。这种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合唱的普及和熏陶,值得大力推广。但问题是比赛所选用的合唱曲大部分是经典曲目,学生面对这些曲目没有生活体验,往往只能在班主任和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参与学习,从而难以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当今中学生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媒体电视的导向造成生活中接触的主要是流行歌曲,而学生本身也喜欢时尚、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对年代较远的经典歌曲反而了解不够,心理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共鸣。

二、中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还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契机,定期举行班歌合唱比赛活动,有效促进了班级合唱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合唱在师生中的关注度,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示了学生青春年少的风采。下面就开展情况作具体介绍,以期为同行提供一种新思路,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以歌育德,相得益彰

孔子曰:兴于诗,行于礼,成于乐。这充分说明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在当今学校工作中,音乐教学活动既是审美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合唱和班级德育管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合唱活动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班风班貌,可谓亦美亦德,相得益彰。比如,德育部门的宣传、组织可引起师生高度重视,促进活动顺利开展,而级部管理、班主任的工作可进一步从合唱训练时间、组织纪律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使音乐课大大提高合唱教学效率,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征集班歌,我来做主

所谓班歌,即是体现班级的追求,展示班级精神面貌的歌曲。它充实了班级的文化建设,彰显着学生的远大理想,是学生们自己的歌。这种“接学生地气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突显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对于歌曲的选择方面,学生往往要经过大量的筛选,甚至找出几十首歌来讨论,从歌曲的内容、演唱难度、合唱效果等多方进行比较,最终才能确定曲目。这中间综合了学生对歌曲的欣赏、分析、演唱等方面,也交织着感性和理性的思考,还有自我意识和服从集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接下来的分工找伴奏、歌曲改编、组织训练、设计表演等等,都以学生为主角来进行,这样就一改以往合唱训练中被动接受“教练”,教师包办的形式,而是学生主动请教老师指导,真正转换为“我要学”,可以说是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专业引导,提升档次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合唱比赛中,如果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部门的组织,那么学生只能是热闹了一把而已,只有音乐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指导的责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精心点拨,才能使学生领悟到合唱的魅力,体会到合唱的“门道”。活动中,教师需将合唱内容与音乐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设计灵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合唱乐譜的编配,伴奏的编配、合唱声部的划分、合唱效果的提升等给出有益的建议。

三、中学班级合唱教学反思

总之,通过几届班歌合唱比赛的实践证明,班歌合唱比赛融合了艺术性和思想性,对于学校整体工作、充实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均起着有益的推动作用。

首先,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个体对班级的作用和意义。活动表明,一些以前班风较差的班级,通过合唱练习,体验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班风有了明显的好转,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学生通过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歌曲的欣赏、演唱,潜移默化地疏导了思想,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盲目模仿个别歌星,而是向着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转变。每次比赛完后,其他科老师都纷纷表示,中学生应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立体,有利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其次,班歌合唱活动的开展有效扩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几年来,我校师生通过活动共开发了数十首“新校园夕歌”,如歌颂祖国的,《国家》、《精忠报国》,《爱我中华》等;体现青春励志的,《翱翔的小鸟》、《勇往直前》、《风雨操场》等;表现团结友爱的,《我们是朋友》、《手拉手》、《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也有经典合唱曲,《同一首歌》、《祖国不会忘记》《阳光路上》等等,这些歌曲部分来自音乐教材,但更多是师生课外搜集整理而成,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演唱,不仅锻炼了歌唱能力,而且激发了对合唱艺术的浓厚兴趣。比如比赛后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学习发声方法,自发到音乐厅欣赏专业合唱团的表演、尝试演唱艺术性较高的经典合唱作品等等,真正促进了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追求,体现了来自普及意义上的提高。

音乐家格林卡曾提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中学合唱教学对提高国民音乐素质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歌合唱活动的开展践行了合唱教学,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它普及合唱艺术,增强了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它必将促使学生带着激情飞扬的体验走进音乐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0
高中生评论文写作校本化实践与探索(下)
高中生评论文写作校本化实践与探索(上)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校本实践之教学《弟子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9
抓重点开展校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