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引导下的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2019-09-10 03:11:30温才荣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温才荣

摘 要: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探究能力,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便是能够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教学

一、确立探究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相反,能力得到发展后又能够利于吸收和掌握知识。确立知识目标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来看,其中虽然对学生应在历史课程学习中获得哪些知识,但并不具体,是一种总体上的高度概括。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自身对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理解,来明确高中历史知识中的要点,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础,对每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此来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例如,在“美国1787宪法”一课中,课标的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及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并将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进行比较,总结二者的异同点。根据这一标准,教师可以将探究问题设计为:结合联邦宪法内容,思考美国的宪法是如何体现以权制权的?又是如何平衡利益的?这样学生在搜集美国1787宪法主要内容的同时,也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三权分立原则。

2、能力目标

确定能力目标要从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中进行提炼。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及相关史实”。基于此,再从教材内容中看,教材为学生所呈现的内容显然比较零散,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如“学习思考”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集团在指挥上频繁犯错;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两方力量悬殊所导致。请谈一谈你的看法。”此问题既为学生点明了解决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的基本素养,提高其对历史事件的评判能力和历史辩证思维,在探究和思考该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单一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还可以阅读史料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对应的探究方法,从而准确地把握史实。例如,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在理解和熟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需要从改革的背景、具体内容、结果及影响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在搜集与二者相关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体验相对时空下的两次不同性质的重大改革,引导学生感受多方位、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中不乏丰富情感与人文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从中汲取丰富的人文价值。例如,“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可以设计为:通过学习、探究,认识到罗马法留给后世的意义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原则以及人们对于民主与法治的追求意识,体会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思维起点——提出问题

1、旁征博引

在高中历史探究课堂中,问题作为重要的“引子”,它的提出必须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诱发其展开积极且频繁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需要学生经过一定地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够解决,仅通过简单地搜寻和查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没有存在的价值。例如,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同样是内忧外患的大环境,又同样是重大改革,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成功,而中国的数次改革却一一失败了?类似这种问题相信一定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2、由浅入深

梯度性是问题提出的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点。如果教師想要让学生去探究一个问题,但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能够触及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递进式的小问题,确保每个小问题都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此一来便能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美国1787宪法”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联邦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恐怕一时摸不着头绪,如果将其分解成为“联邦宪法是如何体现以权制权的?”“联邦宪法是如何缓解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3、以新带旧

以新带旧指的是当学生所学内容需要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知识的深化点,来设计出学生必须要进行拓展和深化才能够解决的问题,从而活跃其思维。学生在依靠自身已有认知经验去解决问题时发现仅依靠目前掌握的知识无法得出一个比较全面且完整的答案,这时的学生便会产生疑惑,这种疑惑便是激发其产生深入探究行为的动力。

4、解析材料

问题设计离不开历史材料。历史材料的挑选需要教师从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出发,围绕具体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例如,在“三权分立”是“美国1787宪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选择这样一则材料:“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要以权利约束权力。”出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以此提出问题: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以权制权的呢?

综上,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而服务,这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参考文献:

[1]曾楚清.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 2003(7):51-51.

[2]梁静燕. 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5:21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57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