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琴
【摘要】目前,農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量少且盲目。本文旨在有效落实批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应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使学生对批注题有全新的认识,以提高学生体验式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批注;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令人堪忧,知识面窄、认识肤浅、思维和语言僵化,阅读品位低下,存在着课堂高耗低效现象。可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势在必行。批注就是体验式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挖掘文意,赏析美言佳句、思想层次、表现手法、经典片段等,教会学生用各种符号或文字圈点勾画,它可旁批、总评,甚至连文成篇,在体验式阅读中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开发认知结构。
一、批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类型的多样性
首先是精讲方法和技能。批注分两步:在文本上眉批和旁批;在批注纸上尾批。眉批很关键,根据标题分析是否吸引读者?标题是否揭示了主题?标题是否暗含了写作手法?看标题后产生两个疑问,再回读文本,进行第二步旁批。
1.旁批是在文本中圈点勾画,以及文字批注
①圈点 (○○●●) 字词:生字词 (旁批字音、解释含义)、概括内容和中心、具有情感色彩、精辟且传神的词语。
②画(—___)句子。具有文采的语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概括内容的中心句、含义深刻的哲理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情达意(或线索)的句子。
③概括(/)表示段落层次,表现手法等。平时用好“○○●●—___/”等批注符号,还需要做好详尽而充分的文字批注。
2.尾批是在老师特定的批注纸上进行详细的文字批注
二、批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角度的多样性
1.归纳主题。例如记叙文:本文记叙(或描写)了……(或内容),表达(或阐述)了……的情感 (或哲理)。概括事件的方法:六要素 (四要素)句式:某人做某事结果怎样(主谓宾结构)。简洁点就做某事(动宾结构)。
2.划分文章结构的层次感。批注方法:一是按由大到小的段落顺序。中段是时间、空间、还是逻辑的顺序,赏析小段中的细节描写。二是概括段意 (最简单方法是四字主谓或动宾结构短语)。
3.美词、佳句的积累及赏析。多积累四字成语。品析美词三要素:原义、语境义 (或修辞义)、表达效果。赏析佳句:①含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②富含哲理的句子。点评句子三要素:修辞写法、语境义、表达效果。
4.写法,列举实例,分析作用。方法:选材、立意、布局、写法等,归纳出别树一帜的创作手法。
5.谈感想启迪。①重述内容——感想;②重述观点——体会。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或道理(有名言警句最好),可找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文章主题的句子,再概述本人的实际谈感悟。
6.题型分析。找出自己丢分题,先审题干,再分配分值,最后作答。
三、批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比较法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批注常用到比较法。或比较字词,将新词与原词进行对比;或在同一文学作品中进行对比和类比。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品析词句均可在批注中比较。
①词语比较。这是比较法中的微观比较法。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让学生比较诗歌中的“朵”与“颗”哪个词的表达效果更好?讨论结果:“颗”字虽贴切,但缺乏诗意,“朵”字却准确传神,具有浪漫的想象意境,“朵” 比“颗”更彰显诗歌神韵。
②人物比较。在实际阅读中,将作品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比比皆是。小说《故乡》中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是比较中的典范。看见“我”脸上流露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与儿时的滔滔不绝截然不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批注:一声“老爷”喊断了少年情怀,喊出了身份等级,儿时挚友又能如何,终究敌不过内心深处的“厚障壁”。
③整体比较。以修辞、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文体特征等为对象进行比较。例如,侧重于文章体裁特点的分析。例如记叙文中的描写,与说明文中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例如,描写园林树木的修剪栽种,作者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也着眼于画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俯仰生姿”树木而非直立挺拔;写赏心悦目的花草而非带有“感时花溅泪”的主观情素;写盘曲嶙峋的藤萝而非笔直向上,记叙文中的描写时常带有作者及作品人物的主观色彩,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则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侧重于文章体裁特点的分析
2.联想法
笔者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时,作批注进行巧妙联想、能开阔思路。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雾》一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批注:春雨浙沥,杏花带泪水,春日之美始于此,我心亦醉。沉醉于天人合一的春意中,超然脱俗,身临其境。作者由春雨联想到杏花,这是关系联想。
3.质疑法
引导学生思考在批注中的作品问题。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学生质疑:遭贬谪却自认为闲人,居然还有赏月的欢欣和散步悠闲?学生在通读全文后,方理解“闲”意蕴深刻:一作闲心,不为世俗所动;二作闲情,有此番闲情逸致欣赏美景。全文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即含蓄体现苏轼仕途失意、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更从侧面表现月光皎洁,竹影摇曳,俗人不识,却唯有俩人能有幸领略,岂非乐事!
4.圈点批注法
圈点批注法是指阅读时,借助统一的代表符号在相应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以辅助阅读的方法。在解释词语下加______;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____;在重要的句子下画____;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段落序号等。圈点是阅读、思考、识记的组合过程,加深理解,易于交流,便于复习。
总之,当批注式阅读逐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时,相应的考查方式也应运而生。通过批注阅读,令学生深入品味自然、人生和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积极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批注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在批注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建构自己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聂震宁.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J].文学自由谈,1996.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